近一段时间,我越来越能从我的工作中感受到我的进步,与我的成长了。而在我从事教师这份工作之前,我却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份工作居然能鞭策着我不断地进步。
按照惯常的思维来思考的话,亦或是按照普通人的普通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的话,或许,我们会认为:老师给予学生授道解惑,那么,最大的受益人肯定是学生啊。
可事实真的并非如此,事实恰恰是,老师才是最大的受益人。最起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此深有感触。
这似乎还说明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认知:
在场下看与在场上做的体会和感受,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看法,可能完全不一样,甚至还很有可能截然相反。
也许,真的做过教师,也真的在教师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过的小伙伴,才能理解我想要表达的意思。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我怕出丑,我太好面子了,也太在乎我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了。可令我未曾想到的是,这个缺点居然帮助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做的越来越好。
想想看吧,因为我怕在众人面前表现不好,所以我会在课前好好准备,或是收集资料,或是精心准备一个好的开场白,亦或是想方设法带给学生们一些不一样的,但也确实能帮他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分数的东西。
而在这种准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我进行了大量的思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也恰恰在这种不知不觉中,我渐渐地获得了进步。
也许会有小伙伴说,“你是老师,所以你要才会在上课前输入大量的优秀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你要传道授业,所以,你必须这么做。可是,我所从事的工作,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啊,换句话说,我没有学生可教啊,所以,也当然无需输入啊。”
曾经有人说:“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只有一个职业,那就是学生。”也如老话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而在我看来,我们除了可以是一名学生,进而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之外,我们也当然可以是一名老师。既然是老师,那就肯定有要教授的学生,而这个学生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比如,当我们看完了一本好书之后,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本中一些重要的认知,复述出来,而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自我教授的过程。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猜我们也总是能够立即意识到,哪些地方我们复述的好,哪些地方我们复述的不好,也即,哪些地方教的好,哪些地方教的不好。
也许以后,当我们看了一本书,或是听了一堂课之后,我们都会尝试着将书中或是课程中的内容教授于我们自己,那这么说,我们不就是得到了双倍的收益吗?第一倍是,看书的过程中得到的收益;第二倍是,在自我教授的过程中,我们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薄弱点,进而得到的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