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功,数字这样告诉你

成功,数字这样告诉你

作者: 保持常态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13:12 被阅读0次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的获取,需要汗水的付出;而每一次的付出,我们都希望自己尽可能地得到更多的回报,并且在成功的道路上力求完美,以期达到一个新高度。成功,我们付出了多少?如果数字在告诉你了,那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

        第一,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人生,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如果我们能不断地去寻求正确的途径,那么其中的付出与回报应该是成正比的。请看下面的一篇短文——

                      差距不是0.1

                              流水

        老师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做了一个数学游戏。

        老师说:1乘1,乘10次,答案是多少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1。

        老师说:很好,那1.1乘1.1,乘10次呢?            台下的学生有人猜10,有人猜8......正确答案却是2.85。

        老师又说:0.9乘0.9,乘10次,答案又会是多少呢?

      老师提醒道:为了让你们印象更深刻,建议你们亲自算一下。一个学生很快就算出来,答案是0.31。

        的确,就相差这么小小的0.1,相乘后的结果却相差很大。

        生活也是这样,很多小事情积累起来就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

        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

        数字游戏中的0.9、1和1.1,差距是0.1,但就那么一点点的差距,经过了长期的累积后,就变成了很大的差距。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数字游戏的结果。尤其是正在学习的孩子们,我们从中应该获得更多的启示,如果把1分成10个等分,那么,优秀就是多了一分的努力,多了一分的付出;同样,退步就是少了一分拼搏。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请别满足于仅仅完成了一些所谓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这样你得到的依然是你原来的自己,那就是1了;更不应该连学习任务都不能保证其完成了,这样稍不留神你就会落后了一大截,仅仅得了个0.31;多一分努力吧,这样你就会得到遥遥领先的回报。

        第二,高投入未必高产出。上面我们说的努力就有回报,但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努力要得当,因为不当的努力,只能是徒劳无益,甚至相去更远。再请看下面的一篇短文——

                        4等于3,你相信吗?

                                  朱慧彬

        我在的企业拥有10多名研究生,100多名本科生,200多名专科生,可谓各部门皆人才济济。每名总监的月薪都不下2万元,人工成本自然相当高。可是令老总头疼的是,实力雄厚的开发部这个龙头却怎么也雄不起来,在近年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显得束手无策。 

        一日,我咨询一位做了10年成本管理的朋友,“你说,像我们这样的公司问题出在哪儿呢?” 

        他笑而不答,忽然问我:“4=3,你相信吗?” 

        稍有数学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于是我大力摇头,一口咬定,“不信!” 

      朋友笑了笑,拿出笔解析给我看。 

      已知3和4,求证4=3。 

        证明:假设A+B=C,那么, 

      (4A一3A)+(4B一3B)=4C-3C; 

      整理方程式,4A+4B-4C=3A+3B-3C: 

      提取公因式,4(A+B-c)=3(A+B-C) 

      去掉同类项,4=3。 

      什么?!我顿时蒙了。 

      我悟到,如果把A和B看作成就一项事业所需的人才成本基数,3和4看作企业配比的人才量,那么c就好比总收益。通常我们以为拥有的人才越多,效益指数就会越高,但当人才朝着不同方向运动时,也就是目标不一致时,就如同“去掉了同类项”,我们得到的收益可能就是0,甚至是负数,而3和4就会变得毫无意义。问题的关键是,投了巨大的成本,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我们最终发现,所有的努力徒劳无功,甚至陷入成本黑洞时,我们仍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像不相信在一定条件下“4=3”一样。

        此文只能作为哲理小品,我们知道在数学中这种情况是没有意义的,因为A+B-C的结果是0,0是不能作除数,不能约分的!所以,毫无疑问,从纯数学的角度讲,是一个伪命题。但从管理哲学上讲,却有其独特的含义。目标不一致,方法不对劲,问题不找到,再多的投入,再大的气力,也是白搭。          同样,此文对正在学习的我们却是很有启发的。在努力学习的时候,我们加班加点,到头来非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问题就在于我们还没有找到症结所在,因而,我们尽管努力,但我们的努力换来了一错再错,甚至是南辕北辙。这样的努力,花再多的精力还是无效。因此,只有懂得了如何去付出,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这样的付出才一定会行之有效。

        第三,完美才可以无缺憾。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似乎已经很满足于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了,但殊不知其结果却是留给了我们一个深深的遗憾。还请看下面的短文——

                              90%的玄机

                                  陈鸿桥

      有样一道数学90%×90%×90%×90%×90%=?结果是59%。

        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小到大,无数次应对过各种考试的我们都知道,60分是及格线,100分似乎比较难,而90分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豪的分数了。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把工作做到60%太危险,会被公司炒鱿鱼;做到100%太辛苦,也不太现实;把工作做到90%就很不错了”。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乘法为基准最终产生结果,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一个集约化的现代经营过程需要经过构思、策划、设计、讨论、修改、实施、反馈、再修正等诸多环节。如果你不能在每个环节认真对待,对每一个环节及时反馈和修正,不致力于每一个环节的完美,而是想当然地认为“结果不会太大问题”,那么,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这个你做到了90%,下一个环节还是90%,在5个环节之后,你的工作成绩就不是平均值90%,而是59%——一个会被激烈的竞争环境淘汰的分数。在有些情况下可能还会低于这个分数,甚至变成负数!到了这个时侯,你再回过头来按照100%的标准进行“检修”,就可能意味着整个项目都需要“推倒重来”,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意味着效率低下和错失良机,意味着先前的努力付诸东流。90%×90%×90%×90%×90%=59%。这个简单的等式数学之外的意义就是——执行过程不能打折!

        短文中这道数学题,让我们在学习中起码要领悟到两层含义:意识、细节。首先,意识决定行动。在我们的意识里,能达到90% 应该“差不多”或“没什么大问题”了,所以90%和10%比较,10%似乎显得无所谓,而要拿到这个10%还要付出相当的辛苦,那就算了吧,反正手里已经有了90%,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59%,大问题就出来了。 其次,细节决定成败。学习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环节为基础,这样环环相扣。只有在学习中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才能杜绝“差不多”或“没什么大问题”现象的出现,这样的结果才是完美而无缺憾。所以,尤其是正在中考或高考的孩子们,如果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因为每次考试获得了90分(或更高的分数)而沾沾自喜,却不对每次考试失分考点加以认真对待,结果可能大失所望。所以,即使我们有了付出,但我们收获的却是遗憾。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中考有人喜来有人忧?原因就在于此。

        第四,调整均衡度出高度。大家都知道,木桶盛水的高度是取决于每块木板所达到那个高度的均衡度,但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许多往往都会比木桶原理复杂得多。所以,我们在重视均衡发展的时候,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地加以调整。也就是说,这里所提到的均衡,是调整后的均衡,这样的均衡才能达到一个高度。还再请看下面的短文——

                              让“8”大于“8”

                                    黄小平

        4+4等于8,2+6等于8,6+2也等于8,但是有人却奇迹般地让2+6或6+2大于4+4,这是为什么呢?

      事还要从美国的金门大桥说起。金门大桥是“4+4=8”车道模式,但由于上下班的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所以桥上经常发生堵车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当地政府决定在金门大桥旁边再建造一座大桥。一位年轻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向当地政府建议,不建造大桥也能很好地解决桥上堵车问题。年轻人说,在桥面不增宽的情况下,可以在有限的8车道上做文章,完全可以让“8”大于“8”。

        这位年轻人的奇妙就是,把原来的“4+4”车道模式,按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6+2”模式或“2+6”模式,也就是说,在上班或下班这个特殊的时段,车流拥挤的一边,扩展为6车道,而另一边则缩减为2车道,但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8车道。

        当地政府采纳了年轻人的建议,从此大桥堵车的问题很好地得到了解决。而就是这个金点子,为当地政府节约了再建大桥的上亿元资金。

      看来,人生的最大资源,不是你开发了多少,而是你充分利用了多少。

        金门大桥“4+4=8”的车道模式,看似均衡了,但由于上下班的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这样对车流拥挤的一边,仍然还是4车道,那就不均衡了。只有根据车流量的实际情况来改变车道,这才是均衡的,而只有这样不断调整的均衡,才可以保证车辆的畅通无阻。所以,这样的交通效率,才是达到了一种高度了,才是寻找到了同样的付出如何可以胜出的方法了。

      由此我们还可以引发到中考的复习中去。在复习冲刺最关键的时刻,各门学科的复习不能平均用力,学科的知识点复习也不能平均用力。一般说来,加强薄弱的学科和学科中薄弱的环节的复习是最有效的。比如中考复习,数学分值是120分,科学分值是160分,如果数学已较有把握达到115分了,而科学在一般情况下只能考140分,那么复习时间多分配给科学,因为数学只有5分的提高空间,而科学则有20分的提高空间。这样,无疑提高了学科的总分,殊知升学按总分录取是常理。所以,有效地复习,就是把时间合理地分配到最能提高成绩幅度的空间上去。可见,学科的均衡发展,绝非是平均用力那样地简单,只有根据自己学科复习的实际不断地加以调整,考试成绩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看来,当我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时候,谁会都理所当然地期盼着成功,而此时不妨列出一些数字出来,让理性为我们做出分析。这样,数字会告诉你,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即使没有最好,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本文发表在2011年5期《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有删改)

相关文章

  • 成功,数字这样告诉你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的获取,需要汗水的付出;而每一次的付出,我们都希望自己尽可能地得到更多...

  • 我能告诉你怎样失败

    开头标题是不是很奇怪? 为什么我不告诉你怎样成功,反而告诉你怎样失败? 你的心理一定有这样的疑惑。 那么换个说法你...

  • 愿有一个人,温暖你横冲直撞的人生

    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当别人庆祝你的成功时,唯独他告诉你“别高兴得太早”,当你获得小小成就时,也唯独他告诉你别太骄傲...

  • 你就是自己的上帝,你也可以“创世纪”

    请用“你、这样、也、可以、成功”五个词排序造句。 “你这样也可以成功。”、“你这样也可以成功?”、“你也可以...

  • 刘涛这样告诉你

    以前不太喜欢刘涛。因为不了解。 《琅琊榜》《欢乐颂》热播时,我仍然固执地说,喜欢霓凰郡主和安迪这个角色,但是不太喜...

  • 哈佛这样说

    哈佛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法则:远大的理想是你伟大的目标,远大的目标是你成功的磁石,仅仅拥有理想,你不一定成功;但如...

  • 干法05

    稻盛和夫 译者序-热爱的力量 热爱导致成功 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吗?如果你想这样,稻盛先生告诉你,这很简...

  • 新生

    场景一: Peter:我告诉过你,我们不这样做,这样做得不到上帝的祝福,没有祂的祝福,不会有成功。 I have ...

  • 被手机绑架的一代

    自从出现智能手机以来,人类已经成功地被手机绑架。 刚起床,手机里微信,QQ,就纷纷闪着阿拉伯数字告诉你昨晚又有多少...

  • 数字货币要凉?REDBI6大理由告诉你,数字货币前景广阔

    数字货币要凉?REDBI6大理由告诉你,数字货币前景广阔 对于数字货币市场来说,从2017年秋天开始,数字货币价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功,数字这样告诉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md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