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生锈”

作者: 苏德来 | 来源:发表于2022-09-25 21:35 被阅读0次

                                    —— 浙江丰业集团有限公司李松林董事长口述史                                        

                                                                               文/苏德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温州家庭工业、私人企业和合股企业蓬勃发展。我们村里或者说周边有很多家庭作坊。那个年代刚刚改革开放,加上我们温州人敢为人先,生意是非常好做的。记得1986年温州农村合股的企业4.73万家,工业领域合股企业达2.99万家。我们永强7万多人口地方在册登记几百家企业,这是不包括家庭作坊。1985年,蟾钟村村民李岩寿举办温州市第一家以生产出口登山鞋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外向型企业“瓯海登山鞋厂”。1986年这家公司年产值达到1850万人民币。

         我深受这场经济风暴影响,在初二年级辍学到社会创业。

         1988年我20岁。这年与项光达、项光通、何承明等共同出资,创办机电部技术交易中心瓯海联营实验厂。

          1992年,在海滨镇工业区(机场口)设立浙江瓯海汽车门窗制造公司。

          1994年,合伙成立浙江丰业异型钢有限公司

          我们开始专注做不锈钢,至今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1994年,开始做轧钢,生产汽车轮辋钢。

          第二阶段:1995年初,企业炼钢发展需要引进战略投资人温州电力实业总公司。浙江丰业集团股份结构:项光达、项光通、张积敏、何承明等股份为58.98%;电力实业总公司股权为31.02%;我和弟弟李松良股份为10%。

          第三阶段:1998年,温州电力实业公司主导股权重组,实行承包责任制。项光达先生等股东由于投资战略转移,把58.98%的股份转让给电力实业公司。浙江丰业集团董事会决定公司实行承包制度,基于我熟悉不锈钢行业经营,公司董事会同意由我来承包。承包期三年。我通过挖掘质量,取得了第一桶金;

           第四阶段:2001年,温州电力实业总公司将原先接盘的59.98%股份转让给我和李松良,保留原来的31.02%股份,我们成为浙江丰业集团实际控股人。

          第五个阶段:2018年6月,温州市电力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有关政策退出浙江丰业集团,将31.02%股份以二千余万元人民币转让给我们。至此,我和弟弟李松良百分百的拥有浙江丰业集团。

          当然,浙江丰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到现在,是绕不开项光达先生的。项先生是我的堂舅舅。他是公司法人原来做技术出身,我是搞业务的,我和他相处十年时间。当年他因战略转移离开浙江丰业集团创建青山集团,后来成功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不是他的机会比别人好,而是来自于他超乎常人的市场嗅觉。他具有开拓性精神,坚持企业要做大、做强、做精,他认为企业需要跨越式、跳跃式发展。他的精神、能力、魄力,我是无法学到、做到的。

           我在创业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是失败的经验.马云说,“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失败才能让你真正看清你自己。”失败教训牢牢地记在心上,明白问题出现后如何避免危机。

          我没有多大的本事,只做细小的事情,专注做不锈钢整套生产链中细分产品,做好产品的质量、品牌。

                                                 一.挖到第一桶金

           20世纪1995年,浙江丰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始炼钢,基于技术问题,质量反反复复,炼钢没有完全成功。基于质量问题不锈钢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同,而国有企业的产品质量好,市场上得到认同感强。炼钢是烧钱的事情,公司在整个炼钢过程烧了不少钱。考虑到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决定引进投资人,在有关部门牵线下,1995年引入温州市电力局下属的电力实业总公司。

          温州电力实业公司入资浙江丰业集团有限公司不久,由于项光达先生战略决策需要,决定把浙江丰业集团股份转让给电力实业公司。

          1998年,在温州电力实业公司主导下浙江丰业集团实行资产重组。电力实业公司拥有百分之九十股份,我和李松良是百分之十股份。国有企业决策与民营企业不同,浙江丰业公司所有的商业行为需要实业公司决定,有的事情还需要上报到温州市电力局拍板决定。造成决策缓慢,阻碍了企业发展。为此,电力公司决定实行承包经营,又从多方面考虑,认为我有多年从事不锈钢行业经营经验,通过董事会决议让我和郑书化先生来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年。

           承包三年时间,我挖到了做不锈钢行业的第一桶金。当然,这一桶金是要感谢丰业老股东们,这是我们大家一起打下的基础。又恰逢遇到了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时期,承包经营是顺风顺水的。

         1998年,国内经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但是总体经济趋势是向上走的。特别是国家积极采取财政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各种建设大幅度提升,工业生产稳定增长。这里举几个数字,1998年全年全国工业增加值3354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建筑业快速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房地产开发投资3580亿元,增长12.6%。这年各种基础建设都比上年有所增长,经济形势非常好。基础材料成倍上涨,我们不锈钢价格也在上涨。

         “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内部互相联系着的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承包的成功,离不开外部、内部原因。当然,任何成功首先要从内部入手,优化内部资源,提高技术,提高质量。

        在技术、质量方面我是下足功夫的,特别是炼钢技术改革问题。我深入车间,与技术人员一起探讨、研究如何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我们发现不锈钢里面有白点,说明不锈钢内部组织有水汽,这是造成质量问题关键之所在。我们的技术人员来自山西太钢,北方的天气干燥,而忽视了我们南方潮湿、多雨的问题。

           我们对炼钢技术进行了改进,首先对钢锭模,浇铸平板及耐火材料烘烤;第二步钢包底吹氩,使钢水更洁净。

         解决了炼钢技术,不锈钢质量开始稳定。内部的技术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在繁荣的经济环境中,业绩自然而然地上来。浙江丰业公司在我承包前不一定是做不好,任何产品上马是要有一个过程,只是关键的时间点没有挺住。我接上去正好是困难期过去,成功来临。有一句话是如此说的:“黑暗总会过去,黎明终将来临。”前面的人承受着黑暗煎熬,我迎来了光明的喜悦。事实求是的说我是坐享其成。

         1998年,我承包公司三年期间,正是不锈钢材料紧俏时期。我让原有设备把产能发挥出来,产量冲出上去,企业效益也就出来了。

           当年,圆钢紧俏,我们龙湾人基本上要到外省国有企业买,而且路途遥远,费用大。当自己本地有材料,质量达到要求,自然到我们公司买。在特定经济环境下,我们公司每年都很轻松地做出三万吨不锈钢,而且那几年不锈钢一直在涨价,所以承包很成功。

           这年初步通过技术革新,同时还引进、研制、开放、调整产品结构,发挥设备潜能,完善不锈钢生产线,投入水平连铸生产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注重调动职工积极性、完善质量体系建设得到极大的效果。

          1998年,我们首获国家冶金产品许可证,通过中石化、中石油二大集团的产品入网认可,并有过法国BVQI公司的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打入了国际高尖领域。

          1999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经济形势低迷,不锈钢产品价格低迷停滞,原材料价格上扬,公司的年产值依然达到11150万元,比1998年7266万元,增长54.3%。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温州市百家不锈钢企业中唯一的亿元户。

        2000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质量为中心,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公司在质量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遗憾,当初年轻没有持续扩张思维,觉得有钱赚有利润就可以,没有考虑大规模投资。假如当时谋发展,那几年是有机会的。我停留在原有规模上,把基本产能发挥出来,无意谋发展,失去了做大企业的好时机。

        2001年到2007年这段时间不锈钢涨价很厉害,生产的产品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就高,而且产品供不应求,形势很好。很多企业考虑温州土地紧张,开始到外县乃至外省征地谋发展、扩张,我没有想到出去。

          20世纪1998年,我租厂房做钢管,假如,到外地区或者外省谋求发展可能会取得更大成就。事实上我一直认为温州是家乡,拥有先发优势,在温州肯定比外地好。              

           错失发展机会,现在怎么形容也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我非常佩服项光达先生,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机会没有特别垂青他。但是,青山集团发展成世界五百强企业,他是抓住机会。能发展到世界五百强,说明他有超强能力,这种能力少有人能及。要知道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的运动员有的趴下,有的像我们在做下游精加工。

           20世纪1992年,“机电部技术交易中心瓯海联营实验厂”更名为“浙江瓯海汽车门窗制造有限公司”。1995年“浙江丰业异型钢有限公司”“浙江瓯海汽车门窗制造有限公司”合并成立浙江丰业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到山东设立 “青岛永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至今十七年。公司名号“永强”,其含义是:第一龙湾区永强是我故乡;第二永强,希望公司做强、做大,永远强大的意思。

           当年,汽配公司很有名气。假如,一直在汽配行业深耕,应该是会有发展前途的。可惜汽车行业最好的黄金十年汽配公司没有很好地发展。汽配公司管理比较松散,市场嗅觉灵敏度不高,是失去占领市场的原因之一。另外,自己有很大的责任,从取得浙江丰业集团承包权后,精力全部投入到不锈钢事业上面,忽视汽配公司管理监督。思想上认为汽配产量做不起来,一辆车配件用量很少。最终汽配公司错失发展的黄金时期。

           更关键在新能源汽车配套上没有把握机会。新能源刚刚起步,我们汽配公司也给新能源汽车做配套。比如,与比亚迪汽车,开始是一起干的,没想到比亚迪发展迅速,我们配套跟不上他们发展。甚至比亚迪副总亲自来催货,汽配公司无法满足比亚迪的需求,制约了他的产量。最后,比亚迪自己上配套,我们自己断了自己的路。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不生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mx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