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感情大多都是起于兴起,发于高潮,归于平淡。陈铭生和杨昭好像就不是这样,尽管他们都是平淡到不能在平淡的人和个性。
人和人之间相处有一千一万中方式,陈铭生和杨昭这种也许不是最独特,他们之间就是那种,你就站在那,静静的不说话,就已经十分美好的爱情。两个人都内心坚定,认定彼此,全世界都成立无关紧要的人。
除去人世间附加的东西,金钱,权力等等其实人和人没什么不同。感情本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简单的东西,好像很少有人能做到。陈铭生因为职业和断腿被杨家父母彻底否定的时候,杨昭内心无比的愤怒,但她的个性不会和人起冲突,所以就在洗手间反复的质问“凭什么”,是啊,你们凭什么,就因为你们是某个人的家人朋友就有资格去否定某个人认定的另一半?就因为你们有健全的身体就有资格?就因为你们有钱就有资格瞧不起别人?说到底,还不都是一个人。你们又凭什么。所幸杨昭压根就没在意过,陈铭生也许也没在意过。路人说杨昭的不好的时候,陈铭生周围的一切人都认为杨昭和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的时候,他好像也压根就没听过。感情的事,终归只是自己的事,和人无关,和已相关。唯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在感情的世界里,唯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哪怕你要的,是为千万人所不耻不明的,那又有什么要紧?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唯有自己清楚自己要什么,杨昭才在陈铭生离开四年后,实在不能继续忍受才选择去找他吧。她说“我曾经拥有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里, 我能用我贫瘠的词语描绘出每一份每一秒 我能用我枯竭的心灵记住所有的细节 但这段时光很短暂 就像一个故事刚刚有了开篇就戛然而止, 我话费了很多时间尝试着开启新的故事单位没有成功 我开始恐惧那种只能用“很多年过去了”来形容生命 所有支撑了这么久最后我还是决定放弃,”你看,路人都认定的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却在一个人走后,另外一个人在这个世界里,她却说自己“枯竭”的心,“支撑这么久”,如果她对这个世界还有眷恋又怎会枯竭,怎会苦苦支撑。陈铭生是沉默是平淡,但他就是杨昭的世界,就是杨昭的一切啊。
就小说本身而言,整体的叙述风格都像人物的个性一样,如水般平淡却必须,如主角的感情一样,安静不浓烈却让无法转开眼。在最终男主的死去和女主的殉情中将小说拔高,却像一枚精致的陶碗,高高举起,却在最后清脆的碎落一地。
如果这世间还有真爱,大概就是这样的。不需要外人,只有彼此内心坚定的认可,是那种世间所有人都否定,你却丝毫不会怀疑的认可与坚定。放眼现在,还有几个人可以做到?有吧,又或许没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