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传笺通释》是这样说的(大意):
“蓄租”与“捋荼”在意义上是相承袭的。
“租”应当读如“蒩(zū)”。(为什么呢?理据如下:)
《说文解字》说:“藉,祭藉也。”又说:“蒩,茅藉也。礼曰:封诸侯以土,蒩以白茅。”(藉是祭祀的草垫子,蒩是茅草垫子,《礼》说:给诸侯封土,用白茅草作垫子。)——解释“蒩”是什么,说明“蒩”与“藉”的关系。
“蒩”又通作“苴”。《说文解字》说:“苴,履中草。”说是用草来垫鞋子。就是《汉书•贾谊传》里说的“冠虽敝、不以苴履”的苴。(帽子虽然破旧,不用草来垫鞋子。)——说明“蒩”与“苴(jū)”的关系。
《汉书•郊祀志》里说“席用苴稭(jiē秸)”,如淳(三国魏人)注解说:“苴,读如租。”颜师古(隋唐人)说:“苴,藉也。”——说明“苴”与“租”与“藉”的关系。
“蒩”又通作“蔖(cuó,草名)”。就是《尔雅•释草》说的“蓾(lǔ)、蔖”的蔖。
“蒩”又借作“鉏(chú)”。《周礼•春官•司巫》里的“祭祀共鉏馆”,杜子春(东汉人)说:“鉏读为蒩。蒩,藉也。”——说明“蒩”还有的其他意义。
马瑞辰说,鸟做巢必定用萑苕茅秀作铺垫,与铺垫鞋子用苴一样,所以说“蓄租”。(蓄租承袭捋荼,意思是取草之后用之垒巢。)
《毛诗传》为何训“租”为“为”?
马瑞辰说:“《正义》本作祖,即租之假借。”(即《正义》把蓄租写作蓄祖。)《毛诗传》说“租、为”,这个“为(爲)”其实是“薦”的讹误,因为这两个字的形太相近。(“荐”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草墊”。)
《说文解字》说:“且,薦也。”古时“祖”字多省作“且”字,古时“祖”与“且”同义。所以《传》训租为荐,(相当于训“租”为“且”。)(另外,“荐”与“藉”都是指草垫子,)荐就是藉。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我口足并用,取来萑苕茅秀,把它们铺垫成巢。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