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个人修养上,利用黄老立身处世,有一个大原则,就是:“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2.老子的著作只有五千字, 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
3.人生的遭遇,成功与失败,吉、凶、祸、福,都有原因的,真有智慧的人,要知道它的原因,不需要忧愁。
4.关于老子的典故有几个例子:
我们看到人世间富贵人家多财润华丽的房子,仍会有被大火烧毁,却从未见过空船在水上被风浪吞没。装了东西的船遇到风浪,才会在风浪中沉没,而且装的越重,沉默的风险越大,虚舟本来是空的,纵会翻船,亦浮在水面,这就是人的修养,应该无所求,无所得,越空越好。
人世间“名”与利,两件事不宜贪求,以免遭灾祸,可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在那,拓展自己的知名度,要知道,名是社会的公器,不管任何一种名,如果太高了,不符合实际,对于此人的人生福扯就会发生非常大的障碍,如“誉满天下,谤亦随来”,就是这个道理。
5.“ 名 ”也是一时的空事而已。
人生到处有乘除,人世间本来就如天平一样,这头高了那头低,那头低了这头高,不必去看不开。
6.老子哲学思想,大而用于天下国家大事,小而用于个人立身处世之道,乃至于由平日的为人,进一步升华到形而上修养之道。
7.世界上研究老子的人有三类:
(1)纯粹走哲学研究路线,这是学术性的一个类别;
(2)就是把老子作为单纯的归到个人修养,做工夫,这一类人几千年前,直到现在,自成一个系统
(3)是把老子归到谋略学的主流,联想到老子是搞阴谋的。这是错误的观念。
2018年7月29日
第二章
1.修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有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也就是说是自己先建立一个道的幻境,妄自追求,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因此老子便说,美之为美,斯饿已,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随老子后,从印度传来的佛家学说,同样有此理论。
“真如” 这个词本身便自说明只是名言的建立,不可认为却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真如”存在。
3.大道无名,并非如我们一般凡夫俗子们所认为的常道。什么是常道呢? 便是我那形而上道所建立起来的至真至善的境界,这样一来,早已离道更远了。
4.不执著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
5.从学术思想上来看,既然美与丑、善于恶都是形而,人为的相对假设,根本没有绝对标准。那么,建立一个善的典型,那个善便会为人利用,成为作恶多端的挡箭牌。
说明人为上者,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可有偏好与偏爱的趋势。即使重视仁义道德、民主自由也会被人利用而假冒为善,变成作恶的借口。
说明不要过分执著与对错、功名、成败。败了可以找原因做出更好的决策,成功了当然更好,但是没必要焦虑。失败也不过如此。要有这种心态,不必过于操心。
6.讲孔门道理,无论怎么说,也不止超过孟子。而孟子对齐宣王说:好色、好货也都无妨,只要扩充所好的心与天下人同乐就对了。
7.从人类心态广义上来讲。爱美,是享受欲的必然趋向。向善,是好心理的自然表现。
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嫣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佛居。
8.三代以下,从商汤、周武开始,一直到秦汉以后,凡事创业的大国手——建立统一世系的帝王,没有哪个不深通老子,或者暗合黄老之道“ 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的路线。
9.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10..有无为,是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
11.老子指出无论有无,难易,高下,前后等现象界的种种,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没有一个绝对的善于不善,没或不美的界限。因此,他教人认识道的妙用,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不执著,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了不为。
所以,他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嫣而不辞,生而不有,为了不持。
所谓处无为之事,是说为而无为的原则,一切作为,应如流水。
11.行无为之教,是说万事以言教不如身教,光说不做,或者做而后说,往往是徒费口舌。
第十三章
得到荣誉、遭到耻辱会使人受惊,好像重病缠身一样。什么叫做“得到荣誉、耻辱使人如惊”呢?得到荣誉就是受到提拔、抬举、使人向上;遭受耻辱就是蒙受压抑、打击、使人向下。荣誉和耻辱无论来或者去使人心神不定,这就叫荣辱不惊。什么叫好像重病缠身一样呢?我之所以有灾难、祸患、疾病,正是因为我过分重视自身,很在乎利益得失;不把自己当一回事,我哪有什么痛苦呢?认识到这一点很珍贵,把自己全身心地贡献给天下,你才有资格被寄以天下大任,是啊,只是把全身心贡献出来为天下服务,你才能接受上天托付的治理天下重任。
人须能用物而不为物用而不为物用,不为物累。但能利物,而成为无为的大用,因此再次说明人生荣辱不惊境界的根本症结所在,都因为我有身而来。
当一个人成名、成功的时候,应淡泊名利。
第十五章
古来善于当士的人们,微妙、幽深而通达权变,深邃的令人难以测实。正因为难以测实,所以要勉强作形容,有时候,他们迟疑审慎的像是在冬天里涉足江河,警觉戒备得像是随处都有强敌环绕,恭敬自持的像是一直都在做客,有时候,他们又像冰块就要崩解融化一样松垮散漫,尊尊噗噗的,看不出有什么突出的能耐,狂放豁达得就像虚空一样,他们的那些似乎不相调谐的多面目表现使他们显得很混浊。
哪些人能在混浊中保持本心的澄明,能注意守静就能渐趋本心的澄明,哪些人能使安稳得到长久的维持,懂得灵动权变剪的长久的安稳,保持这种生存方式的基本点就是不追求无不畏惧,正因为没有无不畏惧,所以能历史而常新。
第十七章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们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蔑视他。统治者诚信不足,人民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那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
1.形而上谓之道,是说万物尚未生长前,名之为道。形而下谓之器,是说现象的万般事物生长起来了,各式各样,叫做器世界。物理世界,形成物理世界前,名之为道,称为形而上。
第十八章
大道被废弃了,才显示出仁义。聪明智慧出现了,才有狡诈虚伪,家庭不和谐了,才有孝慈,国家昏庸了才有忠臣。
第十九章
1.抛弃聪明巧智,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者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治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第二十章
译文:应诺与呵声,相差多少?美好与丑恶相差多少?人民普遍害怕的,就不能不害怕,自古以来如此,这种风气不懂什么时候可以停止。众人都无忧无虑,兴高采烈,好像参加盛大的宴席,又好像登高远望(那样心旷神怡)。我独自淡泊而无动于衷,混混沌沌的样子,好像还一个不会笑的孩子,好像无家所归,众人都有多余的东西,唯独我却好像不够,我真是一个愚人的心肠,一般人那么清醒精明,唯我如此稀里糊涂,一般人都是那么严格苛求,唯我如此醇厚质朴,辽阔深广,我的心胸像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自由奔放,我的心灵像无止境的随意吹荡的海风,众人都有一套本领,有所作为。唯我愚笨个,我偏偏与众人不同,而重视用道来滋养自己。
第二十一章
大的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道这个东西没有固定清楚的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其实却有实物,他是那样的深远暗昧阿,其中有精质,这精质是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的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的认识。
第二十二章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章明,不自己夸耀,反能的有功劳,不自我坚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人能与之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第二十三章
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餐,暴雨下不了一个整天。是谁造成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徳的人,得到不道不徳。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乎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
第二十四章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的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陈自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者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来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最溜。因为他们是令人厌恶的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做。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人类的通病,一般人心里,大多数具有这些病态。
老子前后所说的知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不自见:就是不自己去显示自己,只要你做的对,对人有益自然有人来显示你的好处;
不自是:就是不自以为是,自己去肯定自己。
不自伐:就是不自己夸奖自己,不自我夸耀才显得有功;
不自矜:就是不自高自大,不自以为了不起,这样才能保持长久。
这四个不,是不争领导原则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是保证管理者、领导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凡事立大功、建大业的人,只要一犯此原则,绝对没有一个彻底不失败的。
第二十五章
有个东西浑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枯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取给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此是,原来如此,所以畏之自然。
“道法自然”,自自然然就是道,若不如此,便不合道。
你只要让自己身心自然。
道本来自然生生不息在动,而你硬要千方百计不让它动,那岂不是道法不自然了吗?不自然行吗?在日常生活中,你只需让一切自然地任远流行,他就是自然的静,不假造,自由自在。
第二十六章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国君,还要轻率躁动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第二十七章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者,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全俏而使人能打开,善于捆傅的人,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聪明和智慧。所以善人可以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开,恢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人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甘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恢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扑,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第二十九章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可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就会一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使人秉持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怠。因此,圣人要出去极端、奢侈、过度的措施法度。
第三十章
依据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极草衡山,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者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而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达到目的了也不自以为是,达到目的了处于不得已,达到目的了却不逞强。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第三十一章
兵器阿,是不详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东西是不详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的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大了胜仗也要以葬礼的仪式对对待战死的人。
第三十二章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他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第三十三章
认识别人的才能和弱点,从而正确地运用和必要的制约、更好的开发,这个成为智慧。反观自身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究竟有多大的能力,最易失误的地方在什么地方? 这称为自知者明。
能够击败对手,超越他人的功绩,这证明你能力卓越,而能战胜自己的不良欲望,恶劣习性,超越自我,更上一层楼,才算正真的强者。
懂得安于安静,内心满足,平安喜乐,祥和自然是最大的财富。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前进的人才算有志气。
在任何状态下不忘记自己的根本,不迷失自己的本心,才能长久地保存自己,就算实体遭到毁灭,精神扔能源远流长才是真的生命长久。
第三十四章
万物依靠它生存而它从不说什么,成功了它不占为己有。培育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经常没有欲望,可称为渺小。万物想它归附而它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之为伟大。因为它到底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伟大。
第三十五章
谁要是掌握了道,天下人都要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伤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他停步,用言语来表诉大道,是平淡而无味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他的作用却是无尽的,无限制的。
第三十六章
想要收敛它,必须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须抬举他,想要夺取它,必须给予它。这就是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第三十七章
道永远都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是道所作为的。候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振住它,用道的真扑来征服他,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达到稳定,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