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周朝,娼妓行业便已经在中国出现,发展到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允许娼妓在照章纳税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公开营业,并创办了历史第一家官办妓院,名叫“女闾”,他也因此在这类行业被奉为始祖。这一项政策在当时很好的适应于社会,除了带来税收,提升国力,更重要的是在那个争相发展的时期,吸引到大量的人才和居民。这一行业经过历史长时间的发展和衍生,弊端大量显现,女性被剥削的花样和程度逐步加深,官僚机构腐化加剧。到了宋朝时期朝廷开始对其有所限制,但效果不明显。在明朝宣宗年间才正式废除官妓制度。
苏轼在刚刚进入仕途时,对宫廷的糜烂习气颇为不满,也对这些玩物般女子的命运满怀同情。从词中走近当时,看看他是如何诉说。
嘉佑二年二月,苏轼进京应试耳闻目睹了许多纨绔和艳情风气,便作词予以披露。这些宫廷娼妓夜间往往会打扮新妆,将油腻红粉均匀地涂抹在脸上,衬托着散发檀香气息的香唇,然后暗暗去贡献春心。手中拿着花枝轻轻搓转,只是谁又能理解她为何皱着眉头?宫妓的衣带绣着连理图,头上缀着双飞燕,用这些永不分离的隐喻奢求着心上人,能够带她脱离苦海的心上人。
淡色的烟雾笼罩着月色,使得秀帘阴暗起来,只见殿堂很深,夜色也很深,谁说爱情能够牵住心上人的心,自从那一天在绿窗前暗暗会面后,就一直烦恼到如今。
江城子
宋 苏轼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苏轼的这首《江城子》是将入仕途时所作,这时的他意气风发,对事物的阴暗有着满腔热血,对畸形的体制有先进观念。
封建时期的娼妓行业,是不平等社会下的产物,同时它也为不平等而服务,最大的受害者是女性群体,她们在没有人身权的情况下艰难求存。不过相较于封建统治下的良家妇女,反而在精神上有更多自由,也因此留下许多不凡的历史事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