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城 三个秋

作者: 李成贵I茶耳 | 来源:发表于2020-09-26 17:17 被阅读0次

    提起秋,我的内心总觉得它是悲凉、寂寥的,不仅仅是气候改变后,给人以凉意的原因,还有满目万物枯败之景象,给人以沧桑之感。唯一让人喜悦的秋事,便只有秋收了。

    然而对于秋收,到了如今,似乎又只在农民伯伯身上才能体现出来,对我们这类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发工资的时间便是“秋收”的时间,其余的东西,貌似并不重要,也无暇顾及。所以,如果你让我写秋收的事,我一个字也憋不出来。

    如此,我只好写写我记忆中的那些秋吧!

    2015年,我第一次出远门,是去我的大学。出家门的时候还是夏秋交接之季,只穿一件衣服便足够。

    记得头天晚上收拾行李时,爷爷还跟我说:“马上就要入秋了,被子和秋衣秋裤都要带上。”

    那时我还嫌爷爷瞎操心,天气明明还热,根本用不着。何况,带那么多衣服被子,路途很不方便。

    但我一到长沙就后悔了,正应了那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在长沙待了三年,一直没有找到长沙夏、秋交接是哪一天?(如果夏和秋的交接是以气候的改变来算)

    我的大学与其他有名的大学比起来,不算大,甚至还是有些简陋。但是,在我的眼里,它却非常大,大得我不敢想:原来学校还可以建这么大。

    在我们那偏远的小县城,有一所中学十几亩宽,是整个县城的学子都想挤进去的中学,但是它与我的大学比起来,十分之一都不及。

    学校大的好处并不多,除了容纳足够多的人以外。

    我的宿舍和教室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在这个天气多变的城市,又对于我这个没带秋衣秋裤的人而言,去上课成了一种折磨。

    冒着秋风,穿着单衣,在这一段路上走着,我感觉秋天不再是印象里的秋天,不再是舒适的,凉爽的秋天。

    我印象的秋天是我故乡的秋天那样的。它的来临是有规律的,像家乡果树的叶一样,由青变黄,再由黄变为干枯,之后随着微风慢悠悠的飘落在地。

    我在大学上了一个星期的课后,经受不住折磨,终于病了一场。

    这一病就是一个月,我还是第一次病这么久。

    人病后,不知为何就想多出门走走。生病期间,我一次一次散步在学校的小道上,一面呼吸新鲜的空气,一面去找秋的影子。

    大学那么大,我并没有找到秋天的影子。直到有一天,我站在寝室的窗户边,看到一对情侣正在打杏子,我才知道:原来整个大学里,只有那颗银杏树身上,还能找到一点儿秋天的影子。

    于是,我又开始想念家乡,又开始想起爷爷的话,又开始后悔没有带上老衣柜里的秋衣秋裤。

    2018年,还来不及在大学再次寻找秋天,我就背着包、提着行李离开了大学,进行一次人生重大的角色改变。

    我第一次工作的地方在攸县,是个小地方。

    攸县和我的故乡差不多大,也有两座桥,就是这两座桥,曾经一度让我怀疑,我没有漂泊在异乡,而就在故乡。

    攸县人很热情,性子也慢,做事不急躁,日子过得悠闲舒适。这里的秋跟他们一样,来得慢,来得从容,足够时间让父母把秋衣秋裤寄过来。

    在攸县工作的时候,我住的地方离公司有几里地。每天天一亮,我就要起床。

    去上班的这一段路,我很容易就找到秋天的影子,又特别是在清晨。

    房东家门口落叶纷飞的枣子树,路边枯黄的野草,栅栏里的桂花香,还有桥下江上的云烟,无不透着秋的味道。

    攸县人也爱说“一场秋雨一场凉”,我记得买早点的老板说过,小卖铺的一位阿婆说过,公司的食堂阿姨说也过,他们说完这句话,总不忘添上一句“后生家(年轻人的意思),多穿点衣服。”

    可惜,我没能在那个充满暖意的地方度过后面的冬,可能是不想过得那么安逸,也可能是他们那里的人总让我想起故乡的原因。

    我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是有一丝的悔意,如果我一直待在攸县不离开,也许会在那儿经历我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例如买人生第一辆车,第一套房,结婚生子……

    如今,我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故乡,什么也没有买,什么也不剩,而我过得舒适。

    就在这秋雨连绵的下午,看着窗外的淅淅沥沥,我还是觉得故乡的秋天是如此地让人感到惬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座城 三个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zc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