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分钟商学院》管理篇 - 全书复盘

《5分钟商学院》管理篇 - 全书复盘

作者: 江湖人称史丹利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16:28 被阅读0次
    《5分钟商学院》管理篇 - 全书复盘

    管理的本质

    1. 激发善意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公司雇佣的不是人的双手,而是整个人,包括他的脑和他的心。

    2. 系统管理

    通过设计系统,来构建人与人、人与财、人与物之间的最佳关系,最终提高管理效率。人的主动性重要,好的管理系统也重要。好的管理系统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管理系统可以使好人变坏。

    3. 知人善用

    就是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管理,要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理解“合适”,要先理解“不同”,因人不同,因时不同,因地不同。

    4. 反求诸己

    从所有问题中,找到自身的原因。管理从来没有“你应该怎样”,更没有“他应该怎样”,只有“我应该怎样”。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改变别人。

    5. 面向绩效

    企业家可以面向梦想,管理者必须面向绩效。激发善意,设计系统,知人善用,反求诸己,最终都要体现在绩效上,企业才能先生存,后发展。为了绩效,管理者要平衡功劳和苦劳、梦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


    管理就是激励

    6.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管理者要用“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的方式激励员工,找准阶段是关键。

    7. 双因素理论

    人不会因为得到保健因素而满意,只会因为得不到而不满;相反,没有激励因素没关系,但如果有了,会备受激励。管理者要懂得区分“应得的”和“太好了”;多研究激励因素,研究人性;懂得用“对比幸福感”,防止激励因素变为保健因素。

    8. 期望理论

    激励水平是绩效的“可能性”和奖励的“渴望度”的乘积。要提高员工的激励水平,就要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绩效目标和员工渴望得到的奖励,并强化两者的关联性,三者缺一不可。

    9. X-Y理论

    是对人性的两种不同假设。X理论把人的行为视为机器,人为需要外力作用才能产生动力;Y理论则把人视为有机的系统,认为人的行为不但受外力影响,而且受内力影响。管理者对员工要左手激励,右手压力,不仅要懂得用胡萝卜激励人心,也要懂得适时使用大棒,给员工施压,坚守底线,提高要求,赏罚严明。

    10. 公平理论

    员工不仅关注薪酬,同时关注薪酬的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和个人公平。成熟的管理者要懂得把权力锁在笼子里,让严明的规则给员工带来公平感和安全感。


    系统与团队设计

    11. 责权利心法

    责权利是一个等边三角形,责任过大,会导致管理者付不起相应责任;权力过大,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利益过大,会导致分配不公。设计系统的基本心法,是这三者之间必须对等。

    12. 分权机制

    对“最终结果”负责的制度,叫“联邦分权制”;对“自身行为”负责的制度,叫“职能分权制”。再复杂的系统设计,都是用这两块积木拼出来的管理大厦。选择用哪块积木,要看自身行为和最终结果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3. 组织模式

    就是把联邦分权制和职能分权制的积木,黏合在一起的方式。因黏合剂的不同,有四种典型模式:用信任黏合的羽毛球双打模式、用战略黏合的足球队模式、用流程黏合的交响乐队模式和用奖惩黏合的军队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14. 阿米巴模式

    是用量化分解的结果指标、单位时间利润,考核每个职能部门的一种管理方式。推行阿米巴模式有三个核心:第一,尽量公允的内部定价体系,用以计算每个职能部门的成本、收入、利润;第二,基于职能部门利润和总工作时间,把计算出来的“单位时间利润”作为核算制度;第三,基于“哲学共有”思想下的精神和物质并重的奖励制度。这三点,也被很多人称为“分、算、奖”。

    15. 手表定律

    一只手表可以看时间,两只手表反而造成混乱。在管理上,具体执行手表定律时要注意:第一,一个上级原则。一个领导可以有很多下属,但是一个员工只能有一个领导。第二,一致管理原则。绩效指标不能冲突,流程执行必须平等。


    知人善用:选人

    16. 变招为抢

    随着时代发展,资本和人才的博弈正在剧烈地向人才倾斜。用资本像购买生产资料一样去招人,变得越来越困难。怎么办?第一,管理者要转变心态,变招为抢;第二,管理者要转变方法,不断创新。

    17. 套娃现象

    一种因为不安全感和追求容易沟通,而产生的一种管理者倾向找不如自己的下属,从而导致组织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走向衰落的现象。从道德的角度要求管理者是不够的,要从理性上解决管理者的安全感问题、监督机制的问题和CEO自身的问题,才能将套娃现象降到最少。

    18. 态度决定一切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西方主流企业界建议管理者:“Hire for attitude, and train for skills." 也就是说,雇佣态度好的人,培养他们的能力。

    19. 拒绝“面霸”

    选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面试。要避免首因效应、光环效应、近因效应,过滤掉面试技巧100分、实际能力50分的“面霸”。依靠岗位说明书,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感觉;依靠严谨的面试流程,而不是领导拍脑袋;依靠受过训练的面试官,而不是貌似阅人无数的老板。

    20. 面试公关

    公司要慎重对待每一个面试被拒的人,他被你拒绝,不代表他不是人才。拒绝应聘者不能造成负面情绪,一定要有面必答、尽量委婉、期待未来、统一措辞,否则“今天对我爱搭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每次面试,都是一次企业形象的对外公关。


    知人善用:育人

    21.蘑菇定律

    蘑菇,指的是年轻的基层新员工,他们往往能力不强,自视很高。管理者培养他们的方法是:第一,做务实的事情;第二,给足够的培训,比如管理培训生计划。

    22. 师徒制

    就是所谓的“传帮带”。在过去,师徒制的核心是传授。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师徒制,核心是帮扶和代理,是一种帮助员工尽快融入企业的育人方式。运用师徒制要注意:第一,严格设计制度;第二,师傅培训上岗。

    23. 情境管理

    就是针对员工发展的四个情境:热心的生手、憧憬幻灭的学习者、能干谨慎的执行者、独立自主的完成者,分别使用指令、教练、支持和授权的管理方法。大多数管理者会以使用支持而自豪,但真正高效的管理者会看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培养员工,达成绩效。

    24. 鲶鱼效应

    是一种用危机、竞争、假想敌的方式,激活团队士气、培养人才的管理方法。寻找鲶鱼有三个方法:中途聘用,内部提拔,红蓝两军。中途聘用时,要注意度,避免“招来女婿,气跑儿子”。

    25. 贝尼斯定理

    员工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工作是消费,培训是投资。贝尼斯说:员工培训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资。管理者可以考虑使用7-2-1模型,有效的投资员工,获取更大的企业收益。


    知人善用:用人

    26. 不值得定律

    认为一件事不值得做,就不会做好。管理者要让员工觉得一件事情值得做,应当说明意义,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讲清道理,这么做如何有助于最终的业绩;鼓励自发,和员工一起策划、共同决策。

    27. 懒蚂蚁效应

    企业里通常有一群人,懒于杂物,但勤于动脑。管理者要善用这群人,他们在关键时刻会发挥重要价值,比如战略领域、研发领域。记住:懒,是因为勤奋到没时间。

    28. 热炉法则

    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这是用人的底线。执行热炉法则,管理者首先要懂得区分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然后遵循四个原则:即时性原则、警告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公平性原则。要用规章制度,把管理者的权力关进笼子里。

    29. 拜伦法则

    就是授权他人后就完全忘掉这回事,绝不去干涉。授权的常见错误是授责不授权。想实现拜伦法则,做到合理授权,要注意三点:责权利心法、用人不疑、规避系统性风险。规避系统性风险时,要选对人、明确授权、并让被授权者承担责任。

    30. 波特定律

    就是“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盯着别人的错误是天性,因为发现别人的错误,是证明自己聪明最有效的方法。但管理者在用人的时候,必须克服这个天性。怎么做?第一,在企业里培养允许犯错的企业文化,把对员工的批评变为“建议+鼓励”;第二,定义算术错误和高数错误,允许犯创新带来的高数错误,不允许犯粗心带来的算术错误。


    知人善用:留人

    31. 员工流失率

    第一,合理的员工流失率不是坏事,比如1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第二,流失率有好坏之分,20%的优秀员工离职,是坏离职率;10%的末位员工离职,是好流失率。第三,亲自解雇不改进的末位员工,是管理者的成人礼。

    32. 职业生涯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员工是管理系统中一个精妙的部件;站在员工的角度看,职业是他人生历程中一个精彩的环节。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员工与职业之间的“错配”是普遍现象,其次要允许员工在公司内部自由迁徙,以减小他去外部寻求机会的动力。具体来说:第一,不要设立“户口制度”;第二,提供多选“职业生涯”;第三,设计严格“流动制度”。

    33. 酒与污水定律

    是指一小勺污水,可以污染一整桶酒。少量的“污水型”员工,可以传染整个公司。管理者应当给企业安装一个净水器,过滤负能量的、双面的和玩世不恭的人。一个企业一旦有15%的员工是污水型,这个企业就非常危险了。如果没有办法全部清除,污水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在10%以内,并隔离或限制使用,适时地清除5%最具负能量的员工。

    34.  离职面试

    就是在员工正式离职的一次面谈。这次面谈非常重要,它可以帮管理者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还能帮管理者了解公司的问题及自己的缺陷。一个有效的离职面试要注意;第一,留不住人,就留住心;第二,人之将走,其言也真;第三,善用提问,乐于倾听。

    35. 前员工俱乐部

    是一种完全自发或半官方参与的离职员工的联盟组织。在互联网时代,公司对员工的终身雇用,员工对公司的单向忠诚,都一去不复返。通过前员工俱乐部建立一种新联盟关系,可以帮助企业;第一,获得传教士;第二,获得大猎头;第三,获得内侧员。具体来说,除了不断给前员工俱乐部发布公司的信息外,还可以做三件事;第一,举办各种聚会活动;第二,开放员工推荐奖金;第三,提供自家产品试用。


    反求诸己:从员工到经理

    36. 古狄逊定理

    就是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从员工到经理,要学会的第一课,就是忍住不要去抢员工的活。这是瘾,要戒。它会让员工没有成就感,更让管理者自己成为团队的瓶颈。管理者要学会明确分工、轻易不动手、区分方法和习惯。

    37. 权力接受论

    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一种让别人自愿接受你的影响的能力。权力不是职位给的,权力是员工给的。从员工那里获得权力,可以使用职位给予的三个“压力型”工具:法定权、奖赏权、惩罚权,或者修炼得来的两个“动力型”工具:专家权,表率权。管理者可以把压力性工具悬在头顶上,尝试用动力型工具获得权力。

    38. 任务分解

    员工,对任务负责;经理,对目标负责。任务分解就是把目标翻译成任务。这是从员工到经理的一堂必修课。翻译有两个要点:第一,从空间的维度分解,从目标到任务,从任务到工作,从工作到日常活动分解时要注意“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以及关注“可交付成果”;第二,从时间的维度分解,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阶段性目标,不断调整方法,激励团队。

    39. 推功揽过

    从员工到经理,最容易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功劳属于谁,错误怪罪谁”。管理者不能与下属争功,或贬低下属、抬高自己。成为经理后,要懂得推功揽过。除了教练之功,所有的功劳都要推到员工身上;除了法纪之过,所有的过错都要兰到自己身上。管理者要有“打妖怪你去,背黑锅我来”的心态,才能把“你们”“他们”变为“我们”。

    40. 刺猬法则

    管理者要意识到,一旦从员工成为经理,就被插上了管理之刺。权利和责任越大,管理之刺越密越长。和员工保持合适的距离,不冷漠、不无间、不偏袒,是管理者的必修课。


    反求诸己:从经理到总监

    41. 独立的损益表

    收入-成本=利润。作为总监,就算你不是利润中心,而是成本中心,也要清晰地知道收入来源,透彻地理解成本结构。

    42. 奥卡姆剃刀定律

    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从经理变为总监,独立面对一个小系统,要不断思考三件事:流程精简,组织扁平,战略专注。

    43. 抓大放小管细

    从经理到总监,最大的不同就是:总监不直接管理一线员工了。所以,必须从“兄弟们跟我上”式的单层管理,过渡到隔层管理。怎么做?记住六字真言——抓大、放小、管细,克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状态。企业高层无为,中层有所为,基层无所不为,企业才能大有所为。

    44. 关键绩效指标

    是把目标分解成可考核的指标,实在如何管理层面的思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KPI是管理驾驶舱中的仪表盘,让管理者时刻掌握组织的运行状态。制定KPI,管理者需要注意其平衡性、前瞻性和适用性。

    45. 目标管理

    就是把企业的使命和任务转化为经营目标,再用KPI、OKR等绩效管理工具分解、执行、考核。企业与员工之间需要一把同心锁,目标管理就是所对目标,绩效管理就是锁死目标。


    反求诸己,从总监到CEO

    46.愿景、使命、价值观

    愿景就是梦想,使命就是职业,价值观就是道德。企业要有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因为他们能够网聚志同道合的战友,让大家被梦想而不仅仅是金钱激励,为无数的大决策、小选择提供判断的方向和原则。

    47.战略思考

    雷军曾经说过,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战略思考,是每个CEO不能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是通往目标的曲线路径。具备战略思考能力有四步法:绘制地图、选择路径、当下一步、抬头看路。

    48.组织

    就是信息流动的方式。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必须在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之间取得平衡。怎么做?三个建议,借助工具,提高幅度;不能提高,那就切小;不能切小,那就下沉。

    49.决策理论

    决策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关于决策有三个主流方法,第一,完全理性决策。要了解五个运筹学工具:规划论、网络分析、排队论、存储论、投入产出分析。第二,有限理性决策。信息不是完备的,人是有限理性的,不应追求最优决策,而要追求满意决策。第三,博弈论。当若干决策者的决策彼此影响时,博弈论就大放光彩了。

    50. 平衡艺术

    管理,没有完美的决定,甚至没有最好的决定。管理,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在各种要素之间,比如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股东、员工与客户,结果与过程之间的判断、取舍和平衡的艺术。


    管理须面向业绩

    51. 项目三角形

    就是由范围、时间、成本构成的闭合三角形。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心法,就是保持这个三角形的平衡。范围的优质、时间的快速或者成本的廉价,只能选两样。具体的做法是固定第一边、调节第二边、投资第三边。

    52. 六西格玛

    6sigma在统计学上,代表0.00034%的错误率;在管理哲学上,是一种坚信质量源自变态的过程管理的思想;在管理上,是一套基于DMAIC,定义、收集、分析、改进、控制的循环改进方法论。

    53. 财务报表

    通常指的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财务报表,会用数字讲述企业的经营故事。阅读这三张表,要懂得各种阅读视角,比如流动比率、资产收益率、周转天数等。

    54.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一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对于可能性小、损失大的风险,要懂得转嫁,比如买保险;对于可能性大、损失大的风险,要懂得规避,收手不干,不赌就是赢;对于可能性大、损失小的风险,要懂得降低可能性,想办法预防;对于可能性小、损失小的风险,可以考虑自留,留一笔费用做管理储备,坦然接受风险的发生,把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55. 向上管理

    是一种向对你有管理权力的人施加影响力的方法论。实现向上管理,要记住三点:建立信任、储蓄影响、向上沟通。向上管理的目的,不是办公室政治,不是溜须拍马,而是利用高超的影响力,善用老板掌握的资源,达成企业、部门和自己的目标。


    管理常见病

    56. 破窗效应

    是一种由“畸形公平”心理引发的,对错误行为的从众效应。第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及时修复,很快就会蔓延,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引发更大的混乱。在企业管理中,规避破窗效应,应该:第一,立即处理;第二,绝不包容;第三,小题大做。

    57. 旁观者效应

    中国有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旁观者效应”,也叫“责任分散效应”,指的是多人共同负责等于没人负责,责任除以二等于零。在管理中,避免旁观者效应带来的危害有两个心法:第一,责不可共;第二,责不越级。

    58. 帕金森定律

    组织一旦形成,就会收到“增加下属法则”和“增加工作法则”的影响,开始自我膨胀。怎么办?第一,严格控制用人权;第二,严格控制人头数和成果的关系。

    59. 彼得原理

    就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趋向于上升到最终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很多机构把晋升当作利益,而不是更大的责任。这将导致大多数管理岗位上的人都不胜任其职位。规避彼得原理的方法有:第一,丰富激励手段。采取职位、级别双轨制,用级别的提升代替职位的晋升来激励员工。第二,制定晋升规划。比如高级潜力员工计划、接班人计划,提前识别并规避员工晋升后不能胜任的风险。

    60. 墨菲定律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墨菲定律不是一个数学规律,而是一种选择性记忆的心理学现象。它警示管理者保持谨慎乐观,而不是满目乐观。第一,心理上不能忽视小概率事件;第二,行动上做最好的计划,做最坏的打算。针对已知的风险、已知的未知风险和未知的未知风险,做好风险管理。


    转型期的管理

    61.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创业期、成熟期、转型期。只有建立一个关联的、整体的、动态的企业观,才能系统地看待外部的商业和内部的管理。

    62. 管理阶段

    一套流程非常成熟、逻辑极度自洽的管理体系有一个重大的前提:内部的确定性必须由外部的确定性支持,同时内部的机会必须比外部的机会多。在时代变化、企业变革的背景下,管理者要避免把正确的方法用在了错误的阶段,这样很多管理问题带来的困惑也就豁然开朗了。

    63. 三个共同体

    企业和员工的雇佣关系,本质上是三种形态的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给员工涨50%的工资,他愿意,这叫利益共同体;降50%工资,如果做成,给他500%的收益,他愿意,这叫事业共同体;降50%工资,再让他拿500万元投资,如果做成,给他5000%的收益他也愿意,这叫命运共同体。在创业期、成熟期、转型期,企业应该和员工保持不同的共同体关系。

    64. 创业管理

    创业期是企业探寻自身行为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过程,一旦找到,企业就进入成熟期。创业期的企业应该如何管理呢?第一,警惕KPI;第二,管理人心;第三,用成长治愈一切。

    65. 永续经营

    企业和人一样,也有生命周期。当每个企业真正进入巅峰时期时,也就是转型开始的时候。转型是“养儿防老”,而不是幻想自己“长生不老”。所谓的转型也许正如吴晓波说的:“找到靠谱的80后,然后把这个世界交给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分钟商学院》管理篇 - 全书复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bb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