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有一天去世了,他们都会得到一个谥号。这个谥号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一生,他的行为处事的方式和别人对他的评价。那些皇帝们他们的谥号其实我们都比较熟悉。比如周武王,汉武帝,这些就是代表这个皇帝他一生的功德。还有,比如汉哀帝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他过得不太好。
大臣们也会有很多的谥号,贵族们也会有很多的谥号。在这些谥号当中,有一个是为人臣者至高无上,一般不会轻易颁发的。这个谥号就叫做“文正公”。
中国历史上,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正公有两位,一位是距离我们现在很近的晚清的名臣曾国藩。他应该是说是力挽狂澜的忠心耿耿之臣。没有他,中国的清朝可能很早就灭亡了。正是因为他有这种匡国扶正的功绩,所以说就给了他。“文正公”这样的嗜好。在他去世之后就称他曾文正公。
另一位文正公,就是我要说的主人公范仲淹。这位文正公应该说比曾国藩要早得多。
其实 范仲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曾国藩要重要得多。说起来,这两位文正公他们的年龄相差八百多岁。一个是晚清,一个是北宋。但是他们之间有一个段子,因为这一个段子,把他们两个联系在了一起。
说曾国藩小时候读书不太聪明,他每天很努力地读书,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读得很吃力。
有一天晚上曾国藩花了一整个晚去背一段文章,结果到天亮了还背不下来。这个时候从他的房梁上跳下来一个小偷。这小偷跟他说,我在房梁上听你背了一个晚上的文章,你怎么还背不下来呢?我都背下来了。小偷就给曾国藩背了一遍,曾国藩一个晚上在背的文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君”。听着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这个段子本身可信度是存疑的,不管怎样说,这样的一个段子,却把中国历史上的两位相距几百年的名臣,联系在了一起。
要说,曾国藩和范仲淹说起来还是老乡。但范仲淹要比曾国藩家世复杂的多得多。曾国藩是湖南长沙人,有据可考,他出生在一个较为富裕的耕读之家。意思是他们家历代务农,但是他的父亲是秀才,教私塾。祖父也是通晓文墨,所以他家又算得上是书香门第。所以我们称他的家庭叫耕读之家。
所以说曾国藩从小不缺吃不缺穿,而且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那么和曾国藩相比,范仲淹的出身,要比他显赫得多。但是范仲淹身世却要比曾国藩要凄凉得多,曲折得多。
我刚才说过,曾国藩是湖南人。范仲淹和曾国藩其实还算得上是老乡。但是范仲淹,我们要说起他是哪里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一句半句话还真说不清楚,还要慢慢地捋一捋他的家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