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虽然在国内上市才一个月,但是已经了很多评论了:经济学人评这是一部肤浅、华而不实的作品;有评论说这本书适合“高智商且勇敢的人看”;还有评论说“我们可能是最后几代智人了,且活且珍惜。我不是学经济了,无法从专业的角度解读这本书,我智商低有了小孩后就更胆小了但是我还是读了这本书,所以在写一篇假读后感。
刘嘉老师在《读历史书到底在读什么——未来简史读后感》里说到“评价一本历史书,更重要的是他是否打开了你另外一扇门,让你看到了另外的世界吗?《未来简史》让你看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了吗?对我来说,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说开启了另一个世界,但是却让我这个俗人对活着的感受与了新的思考。
关于幸福感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幸福感却未能同步实现。现在有种说法是在公司格子间里面哼哧哼哧做ppt的我们,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男工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幸福感有一个神秘的玻璃天花板。
幸福快乐的玻璃天花板有两大支柱,分别属于心理和生物层面。在心理层面,快乐与否要看你的期望如何,而非客观条件。昨天情人节能在朋友圈晒个520红包,绝不会因为闺蜜晒的是1314红包而打翻爱情的小船,有总比没有好。从生物层面来说,不管是期望还是幸福感,其实就是由生化机制控制的。我们之所以感受到幸福,是因为我们感受到愉悦的感觉,而且并未接触到不快的感觉。根据生命科学的说法,快乐和痛苦只不过是身体各种感觉的总和。愉悦或痛苦从来就不是对外在世界事件的反应,而是对自己体内感觉的反应。 愉悦或痛苦从来就不是对外在世界事件的反应。失业、离婚或国家之间开战,这些事件本身并不会让人受苦。唯一能让人痛苦的,是自己身体里不愉快的感觉。科学认为没有人事因为升值、彩票中奖甚至找到真爱而快乐。真正让人幸福快乐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身体里的愉悦感觉。
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希望生出一个健康的小孩,小孩出生后数数手脚指头都全的,松了一口气。于是与了新的期盼希望自己的小孩这一生能快乐幸福。于是我们在人世界间开始了达成快乐幸福的过程:去追逐财富、追逐自由、追逐影响力……不管表面上在追逐什么,我们可能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或者想离婚,或者想离开某个城市或者想改变一个行业,或者想要怎么样。总之,其实我们在追逐什么?——快乐幸福。我们辛辛苦苦、在尘间上蹿下跳到头来只是在追求身体的愉悦感觉吗?
如果你是个吃货除了做爱外吃也能让人感觉身体愉悦的,但是是吃药!人们喝酒是为了遗忘,抽大麻是为了感到平静,用可卡因和病毒是为了感到敏锐而自信摇头丸能让人感到狂喜,而LSD则会让你落入一场脱离现实的迷幻梦境。撇去国家管控外嗑药的也是一种轻松获得满足感的体验方式。但是这种愉悦的快感来得快,消失的也快。就像我从50平米的房子搬进了100平米的房子,虽然我现在仍然住在这个房子,但是当初搬进来是的愉悦感早就消失了。如果想再次感受那些美好的感觉,我需要买个更大更豪华的房子。如果没有达成就感受到的痛苦和郁闷可能比当初住小房子时还要更大。
原来这都是进化的错。历经无数代人之后,我们的生化系统不断适应变化,为的是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会,而不是幸福快乐的机会。只要是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行为,生化系统就会用愉悦的感觉来回应。随着不断进化的需求,得到快感时,我们的反应不是满足,反而对想要得更多。因此,不论我们感受到多少幸福、兴奋的感觉,也永远无法满足。(当然也正是这种不满足形成了我们内在的驱动力,让我们不断地去探索这个世界。如果人类都降低期望值,停止外在的追求那么人类也就不再进步了。)
这种短暂的毫无意义的感受就是快乐吗?新的冰淇淋口味、更舒适的床垫、更令人上瘾的手机游戏,这些还远远不够,咋办?心灵成长。训练心灵看透这些感觉的本质,作者自己就用内观禅修的技巧,观察实物的真相,要不他说他写不出这本书。
有人读完这本书说有恐慌,觉得智人没几代了,我们自己把自己整没了。刘嘉老师说 “毁灭人类的本来就是人类本身,我们本来就一定会被自己玩死。所以,最重要的是当下。” 当然除了活在当下,思考一下晚上吃什么,关于这本书我们在餐桌上也有很多话题可以讨论:智人如何征服世界的;人跟其他东西的关系;人的特殊性到底在哪里。当然我们在生活中可可以用生物算法来指导母乳和亲密育儿、一见钟情的本质…..
我们根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同样的科技,也不可能创造出非常不一样的社会。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肯定将改变世界,但并不代表只会有一种结局。但是读完这本书知道了有哪些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