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为一72岁乳腺癌老太太置化疗输液管道,老太太眼盲耳聋,糖尿病,下肢血栓,糖尿病足。一行一动全靠人。老人有四个孩子,1个女儿三个儿子,孩子们都事业有成,事业做得风起水生。在这里陪床的是大女儿,今年已经54岁。和大女儿谈话时告知此种化疗管道有两种,一种是输液港,维护方便(每月一次)但是价格贵(要自费承担7000多元);另一种是PICC,维护麻烦(每周一次)但价格便宜(医保报销),日常管理相对比较复杂,这两种都能完成治疗需要。需要家属根据情况决定使用哪一种?
大女儿一听,说:
“孩子们不差钱,就选简单好维护的就行,”
我问:
“要不要和弟弟们商量一下,”
她说:
“不需要,他们不同意,我来出这钱都没问题。”
我一听感觉很欣慰,说:
“老人确实需要着这种输液管道,老太太自理能力差,步步需要人伺候,如果置一个PICC我还很担心她的维护问题。”
就在我们准备物品期间,大女儿过来了,说:
“护士长,还是用那种报销的吧,我弟弟和你们X副院长是同学,你们副院长说花那个钱干什么?置一个PICC就完全可以。不过,我还是觉得老太太使用输液港比较合适,哎,弟弟批评我了,说就听x院长的。”
我一听,哎,怎么说呢,真想再和她说说老人确实用输液港比较合适,但是,人家既然说了要听院长的,咱真是不好说太多。有些年轻患者选择使用输液港,我倒还给她们做工作,说使用PICC就完全可以,除非家属坚持。但是,家属不想使用贵的,我就不好劝他们使用,虽然从我们的经验来看,选择输液港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这牵涉医患关系的信任问题。当然,这一关系的不信任来自于认知问题。
一是我们所谓熟人的认知, 就如以上这个例子,这位副院长得到的信息,肯定是,同学的妈妈乳腺癌,需要化疗,置一个输液港还是PICC?这位副院长按照他的认知,首次化疗,置PICC完全可以的,输液港一来那么贵,二来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当然,这也是我的猜测。但是,副院长不知道的是这位同学的妈妈眼盲耳聋,糖尿病,下肢血栓,糖尿病足,一行一动全靠人,对于一周一次的来医院维护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我们建议患者输液港化疗是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给予的最合适方案。
这位副院长以前是肿瘤专业,自认为他的指导是正确的,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是,都是乳腺癌,疾病是一样的,但是得病的人是不一样的,他的无知会让患者家属对我们产生不信任感,你看,和你们院长是熟人,他不建议我们使用贵的输液港,你们建议我们使用贵的?你们是不是有什么好处?
二来是我们患者和家属们的无知,都习惯听熟人的,或者朋友的,当然,如上述我们这位副院长本身是肿瘤专业,这样的熟人朋友倒可以听听。但是要命的的是,经常的熟人和朋友是他们的邻居或亲戚。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就单单医学专业来说,那也分内外妇儿,一个外科就要分普外、神经外、心胸外、泌尿外、骨外... ...一个普外又要分肝胆胰脾外、胃肠外、乳腺外... ...,一个肝胆胰脾外又要分肝脏外、胆囊外、胰脾外... ...,术业有专攻。所以,经常有患者来说,听村里人说,听亲戚说,听邻居说... ...,要怎么怎么治疗效果好,我就很无语,不听一个学了最少7年专业知识,5年临床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的话,反而听一个没有基本医学知识的人的话语,这得是多么的无知!怪不得N多年前鲁迅弃医从文。救得了国民的肉体,救不了国民的认知。
一个人的认知有四个层次:
第一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无知的人;这种人做事不思考,经常不懂装懂。
第二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觉察阶段,清醒状态下的觉察就是思维,思维是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一个意识过程,大脑思考的过程,人,一旦思考,就有了觉察,不至于处于无知的状态。知道自己不知道,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为人谦虚,他知道自己不懂什么,知道了这个世界的强大,开始敬畏生活。
第三个阶段,既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这是自知的状态。
第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已经形成习惯,这个层次的人,俗称智者。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95%的人都处在第一个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经常好为人师。可能恰恰是你的无知,不但不会帮助别人,还有可能害了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