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组织的亲子贵州行刚刚结束,收获颇多。其中有件事至今让我回味,忍不住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事情是这样的:
第三天外出旅程结束,大巴送我们回酒店。因为也到了吃晚饭的点,所以我和同屋一起带着俩孩子先解决了内急问题,然后就近寻了家特色小吃城开始享用晚餐。
小吃城除了小吃,还有其他商铺。吃到半途,同伴指着我们小吃店隔壁的一家店说:“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那谁谁谁,好几个都在里头,他们干嘛呢?”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是一家三面用透明玻璃围起来的店子,店里柜台前一溜一二十人,我定睛一看,竟然有四个都是我们的同事!旁边还有她们的孩子。这群人正聚精会神听着其中一个男店员——感觉像店长在讲解着什么,还时不时应和、鼓掌,气氛相当热烈。我发现店内的醒目广告是各款手机的讯息,约有四五个店员,几个身穿背后印有“某记星”的红色马甲,透明玻璃门有两个店员把守着,时不时周围张望下。
直觉告诉我这里头有诈。我趁一个门把守不严,钻了进去,拉住最近的一个同事问是啥活动。她回头来很热情地跟我说:“免费送机器人,送学习机,快来!”“天底下哪有什么免费的午餐!”我说。这时把守店员发现了我,赶紧示意让我出去。这反应更不对劲了。我边出门边给同事大声发了信号:“你看,免费送东西还把客人往外赶!”把守店员赶忙解释:“你不是从外面来的,你不知道流程!”
什么叫“不是从外面来的?”其中蹊跷太多,我更加怀疑了,但又没有足够的证据实锤我的猜测,同时身在外地还带个娃,也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我只能退回到小吃店,静观其变。
店内盛景仍在继续。几个店员轮流走位,时不时拍着照片。远远地,我看到一个同事手上拿了一款平板机,一个店员正手把手教她输入账号、密码。苗苗和同事的孩子吃完了饭也当起了小间谍,扒着玻璃看了会儿回来汇报说,看到跟我们同车的一个妈妈也付款了,店长还跟她热情地握了握手。大家都很开心的样子。
晚饭后在超市买了些必需品,回到酒店,越想这事越蹊跷,好奇宝宝模式上线,于是我叩响了其中一个“中标”同事的房间门。同事知道我来意后,一边跟我演示产品,一边跟我和盘托出。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她们刚经历了一次洗脑营销!缓过神来的同事,跟我讲了那群人是如何步步为营,一步一步套牢她们的。
第一步:广撒网,围鱼塘。
原来傍晚一下大巴,她们在半途遭遇了一次毛绒玩具雨——一群推销人员拿着各种毛绒玩具往孩子们身上砸,大家自然疯抢,推销人员趁势大声吆喝说,店内还有免费的机器人送,孩子们要不要去看?大人哪拗得过孩子,连拖带拽着进了店。这一下子涌进店的就有三十多号人。原来这就是“从外面来的”的意思。当时因为我家孩儿内急临时改道,才成了“漏网之鱼”。
后来我问俩孩子,如果有人给你可爱的毛绒玩具,还跟你说有更高级的机器人都送你,不要钱,你会去吗?孩子想了想说,可能应该会去。看来,“免费”的诱惑力不可小觑哦。
第二步:请君入瓮,重点捕捞。
据同事描述说,进店后,对方分别故意用了三次假设,慢慢把金额提高,试探来人的心理接受度。虽然她觉察到了这种试探,但神奇的是,她依旧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免费的大奖会落到自己头上。中途陆续有人退出来,那时店里大约还有十来个人。她继续留了下来,成为重点公关对象。
第三步:巧做笼子,成功套牢。
听我同事描述过程,她当时其实想要的欲望也不是那么强烈。但是人已在店,身不由己了。她之所以还是掏了钱,一方面是因为店长告诉她,平板和机器人白送无疑,花的钱主要是购买一张配套的可无限次使用的学习卡,打消了她感觉被骗的顾虑;另一方面旁边有个妈妈这时刚好说,某记星她前几年就买过,特别好用,是孩子学习的好帮手,是神器。这话一说,算是给了她一颗定心丸。后面的事不用说,就是妥妥掏钱咯。
我看着同事跟我演示平板的用法,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中小学教材同步课文、练习之类。而这些内容,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哪哪儿弄不到呢?又看了看那个所谓的价值几百元的机器人,原来是一个长江七号造型的卡通音箱,但粗糙的塑料质感,还真不及我家几十元的小度智能音箱。而这两样,她足足花了1998元!
后来她的同屋回来了,给出了跟我一样的结论。一不留神经历洗脑营销,怎么办呢?
我们都怂恿她去退货,保险起见,最好叫上男同事壮胆。那时已经晚上9点了,而第二天大早7点又将集合去下一个景点,所以那晚只能是最后的机会。
这次洗脑营销事件,最后以克扣188元作结。退款过程当然也不是那么顺利,也经历了一番博弈,不累述。按道理来说,天猫都有七天无理由退货呢,这家店如此解决,更见其营销策略之下作。
回观整个事件,一个小时不到,进去的四个同事,一个是德才兼备的高校副教授,一个是天天摸钱见过巨款的财务人员,均就范。而另外两个呢,一个要不是因为孩子太小暂时用不上,另一个要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大权不在握,估计也跟着掏钱了。
另外,我发现这个同事在跟我描述事件始末时,表现出几个值得关注的信息:
1.她虽然知道已有个IPAD,要来也是鸡肋,但是她拗不过孩子对机器人的喜爱。觉得即使被骗,好歹机器人也值个几百块。
2.她付款未离店前,还特地查了下官网,发现并没有那张价值一千多的学习卡的信息,她跟店里人质疑过,但还是被他们斩钉截铁的态度威慑住了。
3.她说在店里不知为啥,确实有些恍惚,她直到跟我讲述完毕,也没有察觉到那个之前买过产品的妈妈其实是一个做笼子的,跟那群营销人员是一伙的。
讲到这里,苗妈也算是第一次近距离亲眼目睹一起洗脑营销事件。
还有个有趣的事情是,事后跟孙老师谈起这件事,她说她家俩儿子特别感谢我,说我进去犹如神兵天降,出现得太及时了,可谓一句话吼醒梦中人。我揶揄她说,怎么,我不出现,你估计借钱都要买咯?
只是让我想不通的是,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整个事件那么多的破绽,连准初中生都看出来了,怎么她们就愣是没判断不出来呢?
各位看官如何看这件事?期待你们的评论区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