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开 始,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 操。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发自心灵深处对学生的爱,去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 素,激发学生自我肯定的积极情感,并转化为学生自信、向上、进取的动力,从而达到教人、 育人的目的。
师爱是心灵的沟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人的深处。”作为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 时时处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这 样,你会感到一种心灵的愉悦,这份愉悦来自学生带给你的感动,它如蒙蒙细雨般滋润,如融融春意般温暖。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人 者,人恒爱之。”只要你付出爱,用心去爱,就能感受到来自学生的爱。
师爱需要换位意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 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 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当有了缺点或错误时,往往害怕老师批评,特别是不希望老师当众批评。 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陶行知先生曾告诫师范生:“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的确,我们必须蹲下身子,学会变成孩子,要有一种换位意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理解学生,真正把师爱转化为 激发学生追求进步、积极进取的力量源泉。
师爱需要讲究艺术。有些教师埋怨:“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学 生仍不懂礼貌,不尊重老师,一点也不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 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至学生“谈师色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近似溺爱,对学生缺乏 基本要求,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过犹不及,爱学生不等于放任自流,但更不能吝 于施与,关键是要讲究分寸,讲究艺术。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教师既要与学生打成一片, 也要注意师道尊严,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师爱是催生百花的春风,是抚慰心灵的阳光,是滋长希望的土壤。作为一名教师,如何 用“心”去爱学生,让你对学生的爱孕育出教育的累累硕果,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去做更深入 的探索和思考——师爱无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