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貌似跟“力量”杠上了——
周一说怂,周二讲脆弱,周三谈攻击性。
今天,我想聊聊我心目中的强大。
这个话题,源于我对近两天小伙伴们陆续提出的让我“在群里尝试表达攻击”、“下次见面干一架”之类的鼓励的思考,以及这种思考与今天看到的连岳在公众文章的一则留言之间产生的碰撞。
先来说说我的思考吧。
昨天和原姐在群里畅聊并探讨了一下我们各自对“表达”的诉求,以及吵架在释放攻击性这一目的上的作用。原姐的重点在于,如何在自己惯有的讲道理模式下,“清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我的重点则在于,如何大胆地“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方式不论,哪怕是以骂人损人这种看上去不那么体面的形式。
所以,原姐是已经考上大学期待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精进,而我,还在为了如何考上大学而努力。
是不是说,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成功的人生了呢?
当然不是。
但考上大学,能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我想,这一点是不会有异议的。
对于表达攻击性来说,同理。
攻击性是人类的基本动力之一。
敢于表达攻击性的人,有更大的可能活出自己真实的人生,创造更精彩的生活。
但,敢于表达攻击性,却未必意味着强大。
强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内心坚强、笃定,能承受各种困难和挫折,并将其转化为机会;二是勇于表达,方式未必合适,但只要敢想就敢做。
简而言之,强大,分为内在强大和外在强大。
力量和谐的人,必定是内、外力量相匹配的。这种人,不拧巴,内外统一。
那么,结合内在力量和外在力量各自的强弱程度,以及二者不同的匹配方式,便可对一个人的强大程度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微弱(内、外力量均弱)、强大(内、外力量均强)、虚弱(内弱外强)以及软弱(内强外弱)。
力量象限图真正的强大,必定是内外力量匹配且都较强的。
若内外力量均低,人就会处于“于己于人都几乎没有存在感”的状态,这样的力量,几乎等同于无,只能是微弱的——随时有被自己或他人灭掉的危险。
内在力量强但无法表达的人,本身虽然有很强的成长意愿和学习能力,但“敢想不敢做”。这种人,尽管很会安慰自己,但本质上看,是“因为害怕自己无法承受‘后果’而主动放弃表达”的软弱。比如,明明很有能力却因害怕承担工作压力而伪装成小透明,还标榜自己“无欲无求”的员工;比如,明明占着理却因害怕冲突而放弃自身权益,却标榜自己“格局大,不跟ta一般见识”的“软柿子”。
而看起来很勇敢有力量的人,内在住着的,也可能是一个战战兢兢或毫无自知之明的灵魂。因为恐惧内在的“空”被别人看见变成自己的软肋,索性“先发制人”来为自己壮胆,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在的“空”,只凭一腔热血闯天下。这种类型的人,其实还是“弱”——虚弱——没有内在的支撑,外显再强大,都只能是空中楼阁,随时可能被摧毁。
不仅仅要有内外和谐统一的学习力、觉察力和表达力,还需要相当程度的智慧——知道自己的真实面貌和需求,能判断当下之决断对未来的影响,并了解如何适时适当地表达自身诉求——真正的强大,绝不仅仅是会“表达攻击性”那么简单。
今天看到连岳的一则留言,联想到前段时间他在文章中讲过的一件事情,我一下子明白了,这就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强大啊。
连岳在《 合格的父母已经丧失软弱的权利 》文后对留言的回复 连岳《无法拒绝顾客是痛苦的商业模式,别被数字绑架》节选既能为了捍卫自己(和所爱)勇敢地与猛虎搏斗,也愿意为黑暗中前行的蚂蚁指路——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般有智、有勇、有慈悲心的强大之人。
虽然不易,但绝对值得为之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