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人过得比我好,该不该玩命追?”
追啊,小时候连一张贴画都要攀比的人,怎么能容忍别人过得比我好。
不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登山的速度注定不一样。
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理由。
一年前的小表妹,面对这个问题肯定会沮丧、埋怨自己不够努力。而现在,小表妹会觉得凡事尽自己所能就好,有丰盈的内心和独立思考的头脑会比外在的【好】更重要。
同龄人的【好】,好在哪里?
或许不同时段的经历会让自己形成好坏的通俗评判标准。
01 生活的好
大城市VS小县城 一直是近年来热议不断的话题,很遗憾也很不幸,我恰好是前者。
大城市里的三无青年,没车、没房、没存款。更是大龄未婚,未来缥缈。
每次回家,看到小时候的玩伴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孩子已经迈入小学课堂,父母常常陪在身旁,房子车子一应俱全心中便有无限遗憾。
而现在的我回家也只能骑电动自行车在街头“疾驰”,在城市里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拼命被塞进密不透缝的地铁,听音乐都怕太大声音吵到隔壁同居的室友。
我们出走家乡,来到大城市的目的又有什么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同龄人确实过的比我好。
02 家庭的好
上学期间,身边的同学都有一个好家境,要不是商二代,要不是官二代。而我是一个说不出口的农二代。
工作后,微薄的薪水常常让我捉襟见肘,可是同事们有家里的支持,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早早便实现了车房自由。
薪水相差无几,生活却有天地之差。想来确实挺让人心酸。
有个发小,靠着自己的家庭和婆家,早早实现财富自由,专注培养孩子。钱对她来说,不过是个不起眼的数字。
从这个角度看,同龄人拥有的家庭确实比我的要好。
他们拥有的几辈人的财富让人望尘莫及。
03 工作的好
本科毕业后,很多同学考公考教师,生活稳定,虽然距离财富自由尚有差距,可是社会地位毋庸置疑,没有失业的压力。
研究生毕业后,身边同学进报社、电视台、部委、大型互联网公司,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有的资源广阔,有的收入不菲,有的跨身管理层。而我,在一个【岗】上一干三年,没涨过薪,更没涨过本领。
从这个角度看,同龄人的工作确实比我好。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所以才有了【别人家的孩子】。
小表妹认为如果你觉得别人过的比你好,可能最基本的四个字就是【向上比较】。很多人习惯于向上比较,而从来不会向下兼容。
这没有错,向上比较会让我们产生危机感、饥饿感、紧迫感,从而催生自觉感,这能够让我们真正去反思并看见自己。
但是,如果因为通俗意义上的同龄人比自己过的好就让这成为自己的情绪毒药,小表妹认为这大可不必。
人往往会因为走的太快,而忘了停下来思考,生活和工作的意义。
生活最可怕的永远不是暂时的得不到,而是停滞不前。
在人生阔步前进的过程中,遇见新的人,遇见新的事物,便总会有新的矛盾的出现。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畏缩不前,而是分析自己的跑道。永远不要做一个奔命的人,而要做一个明白人。
复杂的生活简单过,不逾矩,不越界,终会看见更大的世界。
如蔡康永所说,同龄人的好是可以让你察觉到自己好在哪里的,别人有网可以捕鱼,你不必跟别人一样有网,你可以有子弹和弓箭。
时刻拥有改变的底气和能力,或许是成长最大的意义。
最后小表妹想说,如果你觉得同龄人比你过得好,那一定是你在意的地方。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不要终日在在惶恐中渡过,不要日日在浮世中沉浮。
而要设立目标,常保新奇,才能不做时间的囚徒,抵抗情绪毒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