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2 四金 呼啸的板砖
校园欺凌的罪与罚
「文/四金」
「微信公号/jensenjin1103」
校园欺凌的罪与罚导读:
你跟生活求琐碎,生活就给你琐碎;你跟生活求悠闲,生活就给你悠闲,所谓求仁得仁。最近校园欺凌事件的的报道铺天盖地,各种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各种伤害说、保护说跃然纸上。有强调学校应该尽到保护学生的义务;有强调应该加重对施暴者的量刑的;有关注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有呼吁引入社工入校园疏导校园戾气。
板砖以为这些都是好的,关键是要执行好,再好的政策没有执行就是扯淡。
有人说现在的小孩接触网络太早,在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前容易犯错,从而导致如今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我想说这个只说对了一半,“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在最近频出于当前的网络发达不无关系,现在只要有个能上网的手机,人人都可以当记者,任何时候只要你想马上就可以发布到网上,也是基于网络的发达也让我们目睹了这么多让人费解、气愤、难过而又无可奈何的欺凌事件。我们在这些事件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勾起当年的记忆。
校园欺凌不是一个新话题,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现如今发达的网络环境让这个问题聚焦到镁光灯下,进入大家的议论范畴。当今的社会学专家把校园欺凌定义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欺凌,包括恐吓,殴打等直接侵犯造成的伤害,包括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另一方面是间接的欺凌,包括同学间的故意孤立、嘲讽、起不雅外号等。
板砖自幼文弱,却又生不逢时,偏偏生活在虎狼之地,其时民风彪悍,响彻寰宇。校园外不时有地痞流氓栖息徘徊,时而登堂入室明借暗抢;时而威逼利诱恃强凌弱。一时间校园内担惊受怕,战战兢兢。
在东北上过学的没有几个没受到过校外混混勒索地,他们三五成群在校园外面徘徊,看见没有家长接的,便走上去围住,直奔主题,最近没钱了,能借点钱嘛?大家心里都知道这钱就是打狗的包子。你要说没钱,就把你拉到人少的胡同里,再问你有钱吗?这个时候一般智商正常的孩子都会乖乖的说有,然后交钱走人,因为大家都能憧憬到说没钱的后果。被抢的孩子一般不会跟家长说,因为即使家长知道了,回去找学校,学校会说这个我们也没有办法呀,事情发生在校外而且是校外人员所为,你们最好报警吧;警察说这些个小混混都是未成年人,即使抓来也只是批评教育,最后罚款走人。但是,这些混混一般放出来后还会继续在学校周围转悠,因为比起抢小学生钱所付出的成本太低,一旦被抓进派出所,因为都是未成年,一般都是交罚款然后让家长带走,于是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有恃无恐了。
告诉家长或者报警的孩子就惨了,这些小混混那是睚眦必报地。所以,家长无可奈何,只能给孩子多带钱,下次再被抢的时候就给他们吧。板砖上学那会法律意识普遍不强,家长们都在疲于应付家庭,拼命挣钱都嫌时间不够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管孩子的事情。
板砖小学时周边的小混混有好几波,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一个叫“包震”的小哥,当时传说此小哥进派出所如入家门,他有个大哥道上混的不错,就这样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被抢过的同学以身说法,造成了大家对他的形象无比惧怕起来,以至于在校门口被截住,报出“包震”的名字,基本上都乖乖的拿钱出来。
板砖也很不幸也被“包震”给截过,3个小混混围过来说借钱,我说没有钱,就剩5毛钱刚才买辣条了。(我是真没钱了)按套路他们拉我去旁边的胡同里,板砖心里怕完了,心想今天肯定挨揍了。
“这个算了吧,这个是我邻居,我们一个胡同的,算了吧哥……”
一个熟悉的声音对包震说。
我一看原来是胡同的小伙伴----刚子,刚子由于父母做生意无人管,自己又对学习不敢兴趣,于是便跟校外的小混混们混在一起了,但是放学后每次在胡同里一起玩的时候,刚子从来不把他那一套混混的强调显露出来,大家依旧弹溜溜、扇piaji(实在是打不出来这俩字儿)。一样会为了输赢争得脖粗脸红,在胡同里没有人当他是混混,只是一个小伙伴,所以也没有人“怕”他。但是,此时板砖看见他的心情却是仿佛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此刻的刚子在板砖看来比校长、老师甚至警察更让人感到安全。
刚子跟包震唯一不同的是刚子还在上学,在我的隔壁班。他也是跟校外的另一伙混混整天瞎混的,他是那个混混在学校的“小弟”。虽说是个小弟但是跟包震还是认识的,这次包震给了刚子“面子”,真的没有为难我,放我走了,以后也没有为难过我,直到小学毕业。(感激涕零呀!)
包震的威名一直萦绕在同学们的头上,大家都隐忍着、坚持着希望上初中逃离这里就会好了。那里没有包震的搅扰,没有混混的淫威。就这样带着憧憬和希望坚持着。
包震一直“陪伴”我们直到六年级,由于“劫财”一路顺风顺水。所以,更加不管不顾。直到那件事的发生才彻底结束。
六年级的时候,包震及他的小团体依旧活跃在校园周边,不时地调戏调戏女生,勾搭勾搭小弟。这天在校园里溜达看见一个少年形单影只,带着小弟围了过去,依旧的老套路。只见这个少年怒目圆睁,双手攥拳,大声呵斥道:“不要惹我!”
卧槽,这一声大喝着实让包震震惊不小,因为长久以来没有人挑战过他的权威。这一喝让他措手不及。震惊之后必是震怒,当然包震真的怒了,上去就是一拳,眼看就要打到少年的脑袋。说时迟那时快,少年举起左臂挡掉了这一拳,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跑回教室,再次出来时手里已经拿着一根木棍(旧时板凳上的木条)。
少年再次大声呵斥,“不要惹我,我练过武术,他们都怕你我可不怕你!”这一声如金钟战鼓传入同学们的耳中,刹那间聚集了很多人,大家怀着不同的心思在看热闹。有对这位少年挺身而出的担忧,有对包震将如何应对产生好奇。
板砖更关心的是少年的安全,因为这个少年是板砖的同学,他家跟板砖家隔着几条胡同,放学后经常去他家里玩游戏机,坦克大战和魂斗罗。但是,板砖从来没听过他练过武术呀。这也是当时板砖最担心的。
彼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有人公然挑战他的权威,这对一个混混来说是奇耻大辱。这简直是不可原谅的罪,也没有啥好说的。包震也从小弟手里拿过来一根棒子,准备跟少年硬抗了。被同学们传说了这么多年,没有几个人见到他的真实战斗力,今天终于长眼了。
具体的打斗过程已经记不清楚了,只知道从此包震再也没有来过我们学校。我们还惴惴不安的担心少年会遭到报复,可是我们直到小学毕业也没有等到。恐惧大都是自己恐吓自己,而恐惧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
板砖一直认为校园欺凌事件的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都需要“拯救”,欺凌者以自己不健全的人生观去构建关系,把自己塑造成为所欲为的强者,以恃强凌弱获得满足感,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环境相比较与学校,复杂的多,欺凌者在心理上将面临崩溃式的颠覆,本来对身边的环境就无法做出客观的判断,再加上环境的骤变,走入歧途也就正常不过了。
对于被欺凌者心理上受到的伤害要远远大于身体上的。这个就不需要解释了吧,板砖已经记不得额头上的伤疤是什么时候弄的了,但是对于20多年前的事情却记忆深刻。欺凌本身就是罪,无论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是受害者,只是我们更关注弱势的一方。
PS:前年回老家过年,跟老妈聊到原来的胡同,胡同早已拆了,现在都盖起了大楼,又聊到老邻居的境况才知道刚子已经没了,他在一次打架斗殴中被人用刀捅死了。他是家里的独子。偶尔能在街角看见刚子的父亲一个人抽着烟。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