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一聊苏东坡与女人的故事

聊一聊苏东坡与女人的故事

作者: 梁玉羲 | 来源:发表于2020-03-23 08:24 被阅读0次

    论女人缘,苏东坡的范围、层次,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涉,上到皇后、皇太后,下到村妇、妓女,世间的几任老婆,出世间的比丘尼,全是他的仰慕者、粉丝。若再想从历史和当今找出一个人来,可能比找到另一个地球还难。

    先讲一讲他的老婆。

    苏东坡一生共有三任老婆,一是结发之妻王弗,二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三是王闰之买来的小妾,名朝云。

    王弗16岁就嫁给了苏东坡,当时苏东坡才18岁,而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才16岁,也与哥哥同时成亲。

    就算按照古代的习俗,这样的年龄,也是算早的,但这却是苏老先生苏洵特意的安排。他相信他的两个儿子在科考之后定能高中,高中之后定会被当时京城开封的招婿之风刮到,所以在参加科考前就立马安排两个儿子成亲,以免入赘。

    虽然结婚很早,但第一任妻子很年轻的时候便去世了(26岁),十年后苏东坡因悼念亡妻写出了那首被人吟诵至今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里略微提一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后来朝云去世的时候,苏东坡也给她填了词,风格与此大不相同。如果说发妻王弗跟苏东坡是情深恩重的话,跟朝云便是灵魂知己,用现在流行的英文来讲就是soulmate。那首词后面再提。

    后人对上面这首词的评价是“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而苏东坡对他第一任妻子的评价则是“敏而静”,且从资料上看,虽然王弗嫁进苏家之前不怎么读书,但过后却是一个把相夫教子做到近乎完美的妻子。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具体什么时间嫁给苏东坡的,已经无法考证。苏东坡认为他的这位妻子比其他朋友的妻子都要好,怎么好呢?比如诗人刘伶的妻子不允许丈夫喝酒,而王闰之会经常给他洗杯子热酒喝。

    说到这朋友的妻子啊,就不得不提一些有趣的典故。比如宋代词人张先,八十岁的时候娶了了个十八岁的小妾。苏东坡便写了一首诗调侃他: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我一直不懂为什么苏东坡用一树梨花来比喻老头子,直到带着这句诗去看梨花的图片后才明白。一树梨花的枝干,又枯又朽,枝干一头的梨花是白色的,正好形容身体干瘪的白头老翁。那么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诗就成了极为文雅的描述黄色动作的句子了。女同胞们,如果知道了这句诗的含义,以后你们就别再用海棠来做自己的社交软件的昵称了,免得招来干瘪的一树梨花,哈哈哈!

    还有更有趣的呢。每每想到这里,就感觉苏东坡简直是个奇人中的奇人,他创造了多少梗啊,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梗,比如蓝瘦香菇,不久就衰弱了,而苏东坡点的梗,真是越品尝越有味道。

    谪贬黄州期间,苏东坡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姓陈名慥。慥这个字,表忠厚老实的样子,而陈慥这个人,也的的确确非常老实,人如其名,老实到千古留芳。那就是著名的季常之癖!又称季常之惧。惧什么?怕老婆!

    想象一下,当时陈慥住河的东岸,苏东坡住河的西岸。晚上非常安静的时候,突然从河对岸传来泼妇怒吼的声音:

    “陈季常!”

    而后便只能听到女人的嗓门而听不到男人的辩解。

    对于这种现象,我深有体会。当然不是指我家有头河东狮,而是指我对面楼栋七楼的一对夫妻。有时候我在家里看书神马的,突然听到对面七楼有个女人在喊:“怎么又这样啊!”“我说过多少遍了!”“我不要这样的!”你能听到那女人的声音,震震乎如擂鼓不断,而男人的声音,嘤嘤然似苍蝇待拍。

    苏东坡怎么形容这种怒吼呢?有诗为证: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看看,连河对岸的苏东坡都被震得拄杖落地,可见这吼功是何其厉害!狮子吼这个梗也就成了彪悍老婆的象征,这一条梗,再过千年也不会变。但在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狮子吼本是指如来正音。我们知道在释迦牟尼佛传扬教法的时代,是没有音响设备的,而佛祖的常随弟子,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至于各地慕名而来闻法的信众,就更难以计数了。这么多人围着佛祖听法,外围的人怎么听得到?我是不知道其中原理的,只能说间接听闻过类似的事情。

    扯远了,回到苏东坡身上来。

    刚才说到苏东坡的妻子很贤惠,比他周边的朋友的都好。那是第二任妻子。

    朝云十二岁的时候,被苏东坡的妻子王闰之买回家里。按照宋朝时的称呼习惯,这一名妾可以算是闰之的妾,是闰之的丫鬟,而妻子的丫鬟是可以升任为丈夫的妾的。有一段时间,微信朋友圈疯传古代贤妻的一项传统美德——主动为丈夫纳妾。图片如下:

    聊一聊苏东坡与女人的故事

    但在苏东坡时代,就真有这样的事。我不记得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了。正室主动给丈夫买了个小妾,丈夫见到后大吃一惊,问:“你是谁?你怎么会在我房里?”妾女说明身份后,丈夫就把她赶走了。后来了解到这名女子的丈夫因为欠下太多债务无法偿还,只能卖妻,这位朝廷大臣就主动找到女子的丈夫并让他们回家好好过日子,且没有要回赎金。

    如果朝云作为闰之的丫鬟,在一些方面就会很不方便,比如伺候丈夫洗澡。但如果成了苏东坡的小妾,那这方面就不会有什么尴尬了,闰之也能得到一帮忙的好手。

    1093年秋天,闰之去世。这位苏夫人,陪着苏东坡享受了极为风光的九年,因为太后摄政,对苏东坡相当倚重,苏家自然荣华富贵。而她的去世,也正好避开了苏东坡极为落魄凄惨的时光,因为苏夫人去世后一个月,太后也过世了。要陪着苏东坡继续走下去的,是比他小27岁的朝云。

    朝云,浪漫主义词人秦观称她“美如春园,目似晨曦”,而苏东坡则称她为“天女维摩”(表一尘不染之意)。苏东坡晚年的时候对佛学大有领悟,苏辙在给兄长写的墓志铭里提到: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而朝云受苏东坡的影响,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有多虔诚?朝云去世后,孤山栖禅寺的和尚在朝云墓上建六如亭以示纪念。

    前文讲朝云是苏东坡真正的灵魂伴侣。除了一些日常生活的心领神会以外(比如有一次吃饱饭之后,苏东坡摸着自己饱涨的肚皮慢慢悠悠地散步,问周边的人:“你们说说我肚子里是什么东西?”有人回答文章,有人回答机械,苏东坡都不以为然,唯独朝云说:“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逗得苏东坡捧腹大笑),面对后皇太后时期的贬谪生涯,朝云可以说得上是苏东坡的精神支柱。在苏东坡写给他的好朋友陈季常的信中,有这样一句:“独与幼子过及老云并二老婢共吾过岭。”这里的老云指的就是朝云。

    人生从高潮跌落低谷,最能检验身边的人。白居易的小妾在白晚年的时候离开了他,而朝云在苏东坡翻身无望的情况下毅然要陪他走完最艰难的晚年,并且执意要陪着他去往当时被称为南蛮地区的惠州,后于惠州染上瘴气或瘟疫病逝,年仅34岁。

    朝云的去世,让苏东坡几乎崩溃。但有些许安慰的是,朝云去世之后出现的一些瑞相,让他觉得,朝云该是去了西方极乐世界。

    瑞相如下:

    绍圣三年八月六日夜,风雨,旦视院东南,有巨人迹五。是月九日,苏轼与男过来观。

    还有:

    方负浼渎精蓝之愆,又虞惊触神祇之罪。而既葬三日,风雨之余,灵迹五踪,道路皆见。是知佛慈之广大,不择众生之细微。敢荐丹诚,躬修法会。伏愿山中一草一木,皆被佛光,今夜少香少花,遍周法界。湖山安吉,坟墓永坚。接引亡魂,早生净土。不论幽显,凡在见闻。俱证无上之菩提,永脱三界之火宅。

    且朝云是念诵着《金刚经》中著名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走的。

    虽然朝云虔诚事佛,死后也有瑞相,但丧偶的悲痛还是让苏东坡难以排解。比如《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污,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又比如《雨中花慢》:

    嫩脸羞娥因甚,化作行云,却返巫阳。但有寒灯孤枕,皓月空床。长记当初,乍谐云雨,便学鸾凰。又岂料,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风霜。

    丹青入画,无言无笑,看了漫结愁肠。襟袖上,犹存残黛,渐减余香。一自醉中忘了,奈何酒后思量。应算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

    在表达哀思的同时又充满了佛家、道家气场,与之前的“十年生死两茫茫”风格大有不同。前一首开头及中间虽然有些试图拉起轻松氛围的尝试,赞叹朝云的美貌仙风,说她“素面常嫌粉污,洗妆不退红唇”,都是一派素颜气质。但最后的“不与梨花同梦”还是漏出了悲痛中的无奈。而第二首则更悲痛了。最后的“应算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不仅仅是悲痛和无奈啊,更多的是不甘与悔恨。朝云曾给苏东坡生过一子,但不久夭折,这对朝云打击很大,苏东坡也没有办法。而在苏人生的最低谷,朝云不离不弃,一定要跟来惠州,结果却芳年早逝。

    从此以后,苏东坡鳏居不娶,死后与闰之同葬。

    写到这里,苏东坡与三任妻子的事情算是讲完了,现在讲讲他的女粉丝们。

    现在就有些尴尬了,因为剩下的女性身份,最值得写的是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及妓女。啧啧啧,或许只有苏东坡才能让一篇文章里把妓女跟女权者结合在一起吧。

    先谈母仪天下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一列这粉丝阵容头衔,我只想问一句:除了苏东坡,还能有谁!?

    从史书里找,集官员(政绩斐然)、词人(娱乐明星)身份为一体还能如此圈粉的,还真没有。李白是大才子又能圈粉,但不做官;欧阳修号称一代文宗,但没有未能如此圈粉。到现代社会来找,能沾边的就不错了。

    台湾马英九,是官员,也有一些政绩,女人粉也很厚,但才华方面不行;大陆陈道明,有才也有粉,但不做官;香港刘德华,歌唱得好,圈粉的层次也相当高(胡主席访问香港,唯独与刘德华握手长达8秒,一度造成握手队伍塞车),但也不做官。

    苏东坡,考试放榜之后就被皇后招进宫中,欲招其为驸马。但苏老爷子老姜真辣,提前给两个儿子成好亲,其他人,哪怕是皇家,都别想招他们入赘。

    苏东坡一生性情耿直,写诗填词经常直抒胸臆,人际交往也常不设防。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一定要治苏东坡的死罪,并且苏东坡在狱中也画押招认了(他在监狱里遭受了怎样的折磨,从隔壁犯人写的两句诗中就能一窥豹斑: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余秋雨在《黄州突围》一文中对此有详细讲述,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总之最后呢,太皇太后身体病殃殃的,宋神宗想通过大赦天下来为她祈福,而太皇太后说:“用不着去赦免天下的凶犯,放苏东坡一人就够了。”

    说到宋朝这段时间的后宫一把手啊,实在是让人敬佩,不仅为人正直,且颇有政治才能,连续几任都不乱来、不瞎搞。其中宋哲宗(最后纵欲过度而死,大宋国运因他急转直下)的祖母高太后,被誉为女中尧舜。

    高太后对王安石变法是坚定的反对者,曾与曹皇后一起跟宋神宗哭诉变法会害苦天下百姓,同朝的司马光与苏东坡,也是反对变法阵营里的中流砥柱。我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历史老师照本宣科地给我们介绍王安石变法如何如何具有改革和超前意识,最终失败又如何如何可惜。但真正了解了之后才知道,王安石变法,真是瞎JB搞!其中青苗贷款法,试图通过政府金融手段来刺激农业发展,以此增加财政收入。主要做法是贷款给农民,让其扩大生产,等秋收之后偿还本金及利息。乍一看没问题,但执行的结果呢?中央政府为了保证新法的实施,将贷款量作为地方政绩的考核标准之一,于是出现了官府强制农民贷款的现象发生。这要是放在现在,企业家还不得笑死,贷款还需要强行?贷款之后,一些真正的商人,在官府发放贷款的机构附近开设赌场跟妓院。农民拿了贷款之后,很多立马挥霍掉了。等秋天来的时候还不起钱,只好卖妻卖儿,没得卖的只好逃离家乡。于是我堂堂大宋,在和平时期出现了百姓四处逃亡的奇观!今年还不上,利息就一直滚下去。到了后来农民甚至盼着出现天灾,因为天灾能让秋天的收成不好,收成不好官府就不会逼他们还钱。但收成不好人得挨饿啊,收成好又得跑出去躲债。收成好或不好都得受罪,真是奇观中的奇观也!

    扯远了,回到高太后身上。

    高太后弥留之际有个遗憾,那就是她的娘家人没有办法陪在身边。为什么呢?因为她为了避嫌,把高姓族人全都赶出了京城。这样的女政治家,百度百科还试图在言辞上进行抹黑。中国古代女人,其实并不都是主流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比如说苏东坡的母亲,从小教他读书,最著名的就是给小苏轼讲范滂的故事。还有孟母以及宋朝这一段时期内的后宫一把手,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唐太宗的老婆长孙皇后等,一个个都是相夫教子的能手。在我看来,古代女人过得比现代女人舒坦。为什么?她们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培育出一个好孩子。是女儿的话,把她们培育成好妻子,是儿子的话,把他们培养成国家栋梁。由此又引出妻子的另一个称谓:太太。为什么把老婆称为太太呢?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周族人(周朝人的祖先)的大王有一位贤妃叫太姜,色美且性情温顺,极有智慧。教导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到成人,没有任何过失。后其中一个儿子季历继承王位,娶一贤妃叫太任,史称其“端庄诚一,德行无缺失”,一有身孕就开始胎教,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她最著名的儿子就是周文王。文王有一贤妃叫太姒,《列女传》记载:“生十男,亲自教诲,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太姜、太任、太姒,都是贤德之妻,培养出了季历、文王、武王。武王伐纣,最终创立了中国延绵最久的王朝——周朝,而后人们也都对自己的妻子尊称为太太。

    这个……不好意思,散文虽说形散而神不散,但这里的神似乎散得有点远。我们还是回到苏东坡身上。

    圈了政治最高层的女粉,苏东坡还圈了很多妓女、歌伎。

    在我国历史上,名妓想要留名,大多要跟政治扯上关系,比如李师师、陈圆圆。而除开政治以外,留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悲剧,一种令人感到无限惋惜的悲剧,比如苏小小、杜十娘。但是,有了苏东坡之后,名妓留名,又开创了另外一种特别文艺的方式。

    比如说李琪。

    苏东坡时代,官家的饭局应酬,总会找一些歌伎(另一作歌妓)前来陪酒助兴。有一个歌伎,大概跟现在的女生追星族一样,在饭局旁请苏东坡在她的披肩上题诗。

    先不说题什么内容,就说这种索要墨宝的方式,比之当下就相当高级。现在大家追星,一般要个签名就心满意足了(估计明星也没几个能即兴写对子),哪里敢奢求什么内容。而材料一般都是本子、海报、照片之类的。其实照片还好,或者作品(专辑、著作)上面签名,还算有些意义,拿个破本子就签名,以后怎么看呐。

    不过相对于大洋彼岸,我们中国人还算是很正统的了。如果你看奥尼尔(NBA明星)的自传,就会发现一些简直神经病的行为。奥尼尔说有一些女人会坦胸露臀地来让他在她们的肉体上签名,而奥尼尔对此的处理是:“我有时候会签但有时候不会。”真不知道他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苏东坡给李琪题的诗是:

    东坡四年黄州住,

    何事无言及李琪。

    却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吟诗。

    林语堂先生这样写道:“整首诗,音韵和谐,对李琪的赞美恰到好处。李琪,这一无名寂寂的歌妓,也因此名垂不朽。

    除了题诗题词外,苏东坡还曾经带着妓女去闹和尚的禅房,还填词《南柯子》一首: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

    能把妓女与和尚拉入一个画面里的,估计也只有苏东坡经常干这种事了。

    更厉害的是,苏东坡还能度妓女入空门,比如琴操。琴操赎身从良后,随即在玲珑山出家为尼。而琴操也因苏东坡而名满天下。又比如周韶。不过周韶最出名的还是她自己写的一首诗:

    陇上巢空岁月惊,

    忍看回首自梳翎。

    开笼若放雪衣鸟。

    长念观音般若经。

    也因为这一首诗,加上苏东坡从中推手,才使得杭州知府同意她脱籍。

    另有马盼盼,在苏东坡送给马盼盼的词里,我挑出这样一首,很有意味:

    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也许有人会想,假如三位苏夫人看到东坡先生给妓女送这样一首词,会不会吃醋?会不会生气?会不会胡思乱想?

    换做一般男人的老婆,基本都会。当时的杭州,非常流行在西湖上泛舟消遣,既可以吟诗作乐又能欣赏湖光。船娘还会直接在船上烹饪美味佳肴供客人食用。客人也能在船上泡茶或者饮酒,连各类器具都是船家全套准备好的。在这种水上集市,有一些对视的目光则是另一道风景:

    妇望妓生畏,妓望妇生妒。

    不过对于苏东坡的人品来说,苏家夫人还是非常放心的。在苏东坡刚出道时,面对皇上亲自出的考题,他居然直接在试卷上把皇帝老儿一顿臭骂,顿时成了欧阳修派跟太学派党争的焦点。欧阳修派对苏东坡是寄予厚望,太学派则欲废之而后快。从此以后,苏东坡就成了政治探照灯下的人物,连从京城回家,在江边买些瓷器都要被捏造出谣言传到朝廷。这样一个人,如果行为不检点,恐怕很难保守得住秘密,更不可能有那么多种社会不同层级的女粉丝。且苏东坡晚年信佛,在撒手人寰之前,对儿子们说自己一生无恶,自信不会下地狱。如果他有过嫖的行为,则犯了在家居士邪淫这一罪,是断然不能称自己无恶的。假如是辩称自己无恶,那又犯妄语一戒。故苏东坡虽然风流倜傥,但终究如莲花般不染。

    想写的基本写完,最后既然提到了佛,那就用苏东坡写的一首禅诗来结尾吧。

    题沈君琴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一聊苏东坡与女人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vb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