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了此地长篇营的学习,始终心虚。
十万字,望而生畏。
看群里发言,感到别人才思如泉涌,益发觉得自己的脑袋像榔头,空空一片。
冰说,很多作家最初开始写长篇,往往从类似自传体小说开始的,于是,我也想按照这个路子来走,应该是相对容易。
我成长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年代,小时候的家就在父母单位旁边,大家的生活半径都很小,人和人的关系十分紧密。
我的母亲经历了下岗,再就业,那代人对于单位的依赖和依恋让她在失业之后,很长时间都暴躁而焦虑,彻夜难眠。后来,她又重新在一家私营连锁饭店中找到会计岗位,实现再就业。
时代的变迁里,很多人的生活都在改变。
而我的就业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找工作简直太容易。我尝试过很多份工作,在这些尝试中,我一面骄傲于应聘的简单,感到被认可,一面心虚,怕录用我的老板发现我外强中干。后来在酒店工作,看到更多的是社会的阴暗……
但是,作为时代文,我的感受太具体,太平凡,同时,我也存在一定的内心障碍,在很多次的自我分析中,我知道自己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隔离情绪,体现在这种写作,也会出现这种情形,一旦与自己相关,就会下意识地矫饰和美化。
所以,在听完鸟伯乐的第一课,我就决定放弃这个想法。
具体地说,是鸟伯乐讲的,莫言提出长篇要有长度、密度和难度。如果按这个要求来看,我觉得自己最初的想法必须得毙掉。
于是,在写古言、科幻还是当代中犹豫了三秒钟后,决定写一个现代故事,反应一点人性弱点和道德困境,将爱情作为副线。其实也想做主线,但我不太会写甜文。
之所以选择现代故事,是无奈之举。
古言和科幻,非不想,实不能。
古言的措辞以我的速度来说,日更一千是绝对完不成的。
科幻的架构和设定,我认为有点难。
当代的故事,对于文字风格的要求和场景设计显然更容易些,实在写不出来,就代入自己对于人生意义、人性复杂的茫然,也能凑上点字数。
但是,具体写什么,主人公如何设定,目前还在浆糊中。
好在,鸟伯乐的首节课有安慰到我。我喜欢把长篇当做自我发现之旅的说法,看看自己是否真的热爱,看看自己是否能创造世界。
所以,这篇作业只能写这么多了。灵感尚在路上,等待下节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