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在网上提过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厌倦朋友圈的」,引来了不少孤独患者来吐槽他们的朋友圈,也收获了不少发人深省的优秀回答。现在重温当时的回答,结合这两年的经历来一次自问自答。
一、当时的问题描述
首先说明厌倦是对某些事感觉乏味、心淡,厌恶就是对某些人、某些事感到厌烦、讨厌,我此处说的是厌倦。其次,我需要说明一下我并不讨厌我的微信好友,事实上他们大部分都是我生活上的好朋友。我的微信好友大多比我优秀,我并不同意评论里有人说的"你身边的朋友已经跟不上你的思维意识了"。我不抱怨,只是困惑。
不希望别人凭借我过去做过的事,评判我现在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有怎样的未来,仿佛我是一成不变的,这辈子就这样了。于是时常删除过去的记录,如果以是否能作为“高价值的展示面”作为删除的标准,基本上是可以全部删掉了。我曾安慰自己说不断地否定过去就是一种进步,这是多么自欺欺人的傻话啊!其实真相就是,美好的事情太少,珍贵的人和事也不多,更多的是味同嚼蜡、周而复始的琐事。因此,删除过去的记录,对我来说也是痛苦的。既然结果是痛苦的,又何必发表呢?
当有个朋友跟我抱怨她的姐妹极少评价和点赞她,把朋友圈关系也作为衡量关系亲疏的标准的时候,我感觉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 事实上我也觉得她的朋友圈大多数也是毫无营养,“我在等车”发张车票图,“还要多久才轮到我”发张银行排队票,吃个拉面也要发个图.....但是出于跟她感情的友好,我每次都很义务地点赞了。既然线下都已经是好朋友了,又何苦在意这些形式呢?
无价值的讨论。不乏优秀的人,线下高瞻远瞩的大神,但一到朋友圈就变得低调了、沉默了、随意了,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回复也大多是一些诸如“不装逼我们还是好朋友”、“友尽、拜拜”等网络流行语、复制粘贴摆队列和一些没多大价值的对话。可能是高手大多不喜欢好为人师吧,还是环境问题么?
我觉得设计朋友圈的初衷是为了有话题进行聊天,聊天才是主流,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不知道你们的是不是)。我开始怀疑这样的方式社交方式是否真的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二、现在的一些想法
我们活在信息时代就注定离不开社交网络,离不开朋友圈。交朋友其实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开始同学同事走在一起,大家结识。可人生可远不仅仅这么小的一波群体,一个城市里那么多人,难道你还找不到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么?引用@苦寒齐 的回答,问题的根本不是在社交工具上,而是我们对待社交的态度。就社交而言,微信、朋友圈给我带来的方便已经不需要再论述了。只是固守小小的一个圈子,然后抱怨别人都比你low,然后把怨气撒在了一个社交工具上。你觉得换个社交工具真的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么?大概是工作忙的原因,我也渐渐不再依赖手机不再依赖社交网络,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使用。这些工具都只是提供信息,真正的交友应该是电话打出去,把人约出来。
通过和一些朋友的交流当中,发现有些极少出现在你的朋友圈红点中的朋友却在时刻关注你动态,有些你看起来low到爆的家伙却会在你有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有些每次都给你秒赞的人其实没看你那条朋友圈说了什么......对你的生活不过多参与不代表对你不关心,与你三观不合也不代表不能和你交朋友。谁说朋友一定要志同道合的,对己对人多一分包容,就不会活得那么累。
以前常听说“越炫耀什么就越缺少什么”,我却认为总是认为别人在炫耀恰恰反映着自己内心的自卑。前段时间有朋友私聊我说她要屏蔽某某的朋友圈,是受不了她总是在炫耀她的迪奥包包,我根本没有注意到那个包包是名牌货,她的文字中、图片中也没有刻意去凸显迪奥包包,而且女生出去旅游,随身包包入镜也是很正常的。我只是内心地这么分析,并没有去纠正她,只是俏皮地说“原来你对朋友的要求很高哦,这样感觉我很尊贵哈哈哈…原来我是你百里挑一的朋友呀!”。接纳别人和自己的不同,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但是也不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我上面提到的包容。
把精神寄托在别人的评价和鼓励,这个想法本身就不健康。我们羡慕着别人的生活,同时也被别人羡慕着,其实我们都并没有别人想得那么潇洒,都只是不愿意在社交网络上晒苦逼而已,因为你的痛苦并不一定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别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那些同情和安慰大多数出于人道主义,并且,如果得不到关注和安慰,你只会会更加失落。心情实在烦躁的时候找个之心朋友倾诉一下,他会感激你在失落的时候想到他这个朋友,而不是在朋友圈发牢骚,似乎在责怪别人没有去关心你。
缺乏高质量的讨论和评价是大概是场合所致。为什么要经常强调营养和价值?如果你需要干货,需要提升自己,自己看书、学习、努力工作去,少在这里装逼!朋友圈本来就是一个比较休闲的地方,大家互相扯扯皮。如果你想交流对某部电影的观点看法请到豆瓣、知乎;如果你像交流某次旅游经历,麻烦到蚂蜂窝写一篇高质量的游记;如果你像谈谈某项技术的性能特点,各大技术社区等着你的高见......开始慢慢发现,原来在朋友圈煽情说心事,妄自高谈阔论提正事,多少有些不协调的感觉,但是如果你像发表而且语气不过激,也未尝不可。毕竟这是你的朋友圈,怎么建设取决于你。
其实真相是,我们厌倦的不是朋友圈,而是不断刷新朋友圈、生怕错过一条八卦的手机依赖症。我会时不时关闭朋友圈,远离一下喧嚣,这是我的生活方式,和厌倦无关,过一段时间我还回来,看看我的朋友们最近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关于朋友圈,我做了以下的改变,有一些还需要进一步坚持和改进。
建设优质生活,朋友圈只是生活的一个映射。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做了很多努力,最近换了新工作,出国旅游,结交了一批优秀的好朋友,朋友圈只是你生活的反映,而不是为了建设朋友圈而刻意为之。在分享生活亮点和观点,收获了很多共鸣和交流的机会。我希望可以通过陈列生活更加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和志趣相投的朋友,这也算是寻找快乐和美好的一种捷径。并且,我明白不能凭借着朋友圈的观点去完全地肯定或否定一个人,这只是他的一部分,尽管有时候可以以小见大、窥斑见豹。一个做销售的朋友告诉我,不能凭借别人的衣着打扮去衡量对方的购买能力,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注重你认为必须注重的地方,有可能别人在一些个人兴趣的领域方面投资特别大。
利用朋友圈动态,抓住延伸话题、推进感情的机会。比如一个朋友在朋友圈轻微吐槽父母太过啰嗦,在评论经过两三轮交流之后我便私聊她,于是展开一次敞开心扉的讨论,打破了交流话题少的尴尬局面,感觉和她的距离更靠近了。但是这种社交网络上的距离感是有错觉的,因此还需要与现实互相结合,也就是在社交网络上聊的好,那么我们就要约出来面对面地交流,或者一起去经历一些事,比较一起跑步、一起参加个活动等。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拙见,如果大家有什么见解的欢迎与我交流,或者在知乎的这个问题留下你的真知灼见: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厌倦朋友圈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2039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