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上初三的小文(化名)在家呆了7个月,今天终于来学校了,和爸爸一起来的。
自从去年9月开学,升入初三的小文倍感压力,其实她知道自己的成绩还不错,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是每次星期回家,妈妈总是要求自己学习,学习,还是学习,并且要让自己考第一,从小学到初中,妈妈的唯一要求就是考第一,只有考第一,妈妈才满面笑容,可是到了初中,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多,第一越来越难考,妈妈发脾气的时候就越来越多。偶尔玩会儿,妈妈就说自己不听话,自己还没反抗两句,妈妈“我生你,养你,你就得听我的。”让她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自己,学习做不了主,玩也做不了主,妈妈的要求自己无法达到,干脆放弃,终于在11月份,小文决定不去学校了。
爸爸不得不从外地打工回到家,妈妈在愤怒之后是一声声叹息,小文在自己的屋子里,不出门,不沟通,不学习。
看心理医生,吃药,陪伴,小文的父母不得不重新看待孩子以及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这样,我们家长有责任,不管怎么样她都是我的孩子,我接纳。”
”我给孩子发短信鼓励她,我找她聊天,带她出去玩。”……
”今天早上送她来的路上,我还鼓励孩子,今天能做出选择来学校,这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成长,爸爸很感动,谢谢你。“爸爸接着说。
我当时鼻子也酸酸的,为孩子的选择,也为爸爸的理解/陪伴和接纳。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问题是一个镜子,折射出来的是我们父母的问题,养育方法,夫妻关系等家庭的问题,这就是孩子得病,需要吃药的是家长,因为根源在父母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