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课程/书友分享】《王阳明心学的俗世智慧》
【标题】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欲望,而是虚伪
隋王朝皇帝杨广,年轻时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当他得知父亲隋文帝杨坚不喜欢太子杨勇时,于是起了夺嫡之心,就是夺取太子之位。在之后的夺嫡路上,杨广煞费苦心。把杨勇当成反面教材:杨勇喜欢夜夜声歌,杨广就静坐声读;杨勇有许多小老婆,杨广只爱自己的正妻;杨勇府上金碧辉煌,杨广就把家弄得和普通民宅一样,家中好不容易能找到一家琴,也是灰头土脸。这让杨坚觉得杨广比杨勇更适合做接班人。
大臣高熲就有个疑问,说晋王也就是杨广,二人之下万人之上,居然简普到这般田地,真让人叹为观止。杨坚说他可比杨勇强多了,高熲就说,太子杨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份地位在那里摆着,找几个小老婆很正常。夜夜笙歌,只是生活小节的瑕疵,综观历史哪个太子王爷不是这种锦衣玉食,歌舞升平的生活。晋王却大大不同,所以让人奇怪。杨坚并没有感到奇怪,他觉得杨广很好。后来的历史是,杨坚废掉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杨广即位后一反常态,纵情声色,大兴土木,隋王朝在他手中灭亡。
北宋宋神宗驾崩后,向太后要大臣推荐皇帝人选,当时一个是简王赵似,另一个是端王赵佶,众人都倾向于赵佶,理由是赵佶文采出众,飘飘然,有神仙之姿,而且生活很规矩,在亲王中难能可贵,只有宰相章惇反对,他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轻挑就是不沉着,不稳重,但总想表现出稳重沉着的样子来,和杨广异曲同工,这就叫虚伪。章惇的话没有影响力,向太后还是选了赵佶,后来在赵佶手中北宋灭亡。
无论是杨广还是赵佶,都具备一些共同特点,有强烈的欲望,但在通往欲望的路上从不表现出来。非但不表现,而且还刻意掩藏这种欲望,以心里不一的虚伪态度去行事,这种人因为长期压抑着强烈的欲望,一旦有爆发的机会,那就会如洪水猛受。所以人最大的敌人不是欲望,而是虚伪。凡是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恶名的人都是有强烈的欲望,却装成一副看破红尘的虚伪模样的人,幸运的是,无论的人类历史上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人终会露出本来面目。
王阳明认为,天理人欲不并立,本是一回事,同时他还说,很多天理其实都来自我们的欲望。比如我们有吃的欲望,就有了“细嚼慢咽”的天理;我们有色的欲望,就有了“夫妇之道”的天理;我们有坐立行走的欲望,就有了“礼”的天理;我们有生的欲望,就有了“爱护生命”的天理。纯粹的天理,其实都从人的欲望来,一旦把这种欲望掩藏,就是虚伪。虚伪就是心理不一,长时间的心理不一后,内心会纠结、痛苦,人格会分裂。倘若给这样一种人发泄的机会,那他必然成恶人。人一旦虚伪必然分裂,想要某种东西,却还要被良知提醒不能要,但非要得到,此时他必然会虚伪内外不一,虚伪的人就是从前和现在发生了矛盾,从前坚持的东西,现在如果再坚持则会一场空,那么既想要又不想被人知道自己想要,这个时候唯有虚伪才能拯救他。王阳明说,人倘若对任何事的真诚如见到美色一样喜欢,那就是知行合一了,然而我们很难做到。
在一部香港影片的色戒中,有个和尚还俗,他就始终处在虚伪的境地,一方面他还想着做和尚时的清规戒律,一方面又享受尽各种欲望,在清规戒律和欲望之间他左右摇摆,时刻不得内心的安宁。人有欲望就光明正大的去追求这种欲望,凡是符合良知判定的欲望声色获利都是正常的。倘若你掩藏这种追求,偷偷摸摸的行动那么就是虚伪,之所以说人最大的敌人不是欲望,因为追求欲望符合人之本性,只要没有过度的欲望即可,而虚伪就是心里明明想要非要掩饰压抑着,其实最终的目的还是欲望,除了多此一举外,可能让人形成心理分裂,心不得安宁,而心不得安宁就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敌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