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每当恋家的娃躺在我身边说,“我就想永远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老母亲我就绞尽脑汁用各种词来安慰娃,比如“你想回来就回来啊”“以后爸爸妈妈去找你啊”之类的。
终于有一天娃说,“你就不能让我自己焦虑会儿嘛!”
哈哈。老母亲我也笑了。是啊,我太紧张了,看娃焦虑就心疼,总想安慰。其实,娃已经提提醒很多次了,听听就好,不需要我说什么。孩子理应有犯错误的空间,也有权处于消极情绪中。不应该急风急火非要一下子改变。
各种心理学的书都在教,应该说什么来共情孩子,我看着都有点傻。父母心理是放松的,说什么或不说什么,都会是放松的氛围,这就是孩子想要的氛围。父母内心是紧张的,也不是背出书上的话就行的。
娃这次回学校,相对还算平稳一些。其实这次挑战很大,生病晚走了两天,导致周二晚到校,周三一早就爬起来上早九的课。从进了大学,我娃一节课都没无故翘过。
幸亏第二周遇到马丁路德金日放假,还有大雪停课一天,让我娃有了一点休息时间。我娃由衷地说,哎,我发现我就是要休息,休息让人感觉好。
是啊,想想上学期,娃挺崩溃想休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压力太大、负担太重了。当时的专业对成绩要求很高,娃自己还找了一份实习,又要考虑大三出去租房子的事,还得找室友什么的,也确实搞不定。如果这些事加在我头上,我也受不了。所幸后来娃跟我们说了,然后我们就商量着比减少减少。先是娃放弃了实习。然后是我在学校网站发现,高年级生专门公寓真的很好,单间或2人间都有,完全不必出去找房子。再然后是让娃换了专业。这样娃就能坚持了。幸亏做了这些减压的事,不然,后面我娃还要面对室友精神问题,更是不堪重负了。
压力是动力么?未必吧。有人说,有老虎在后面追你,你就会跑出平生最快的速度。不一定吧?也可能会两腿发软,连走都走不动啊。就算一时就跑得快,如果老虎在你身后追个十几年呢?你不是跑死,就是累死,不可能长期保持应激速度。
人生不一定要跑,人生也可以走。走路的话,背着包袱走当然累,当然走得痛苦、走得困难。轻装上阵,才走得动啊。
再次告诉自己,社会竞争太激烈,要给娃减压,而不是加压,不是督促,不是提醒她这也没做、那也没做,就像当时她欠了很多论文的时候一样。除了十分关键的,都不必去提醒。
我跟娃说,以前你说想家的时候,我总想开导安慰你,让你别想家了。现在我觉得,你想家不是很正常么?我和你爸这么这么爱我们的宝宝,谁当我们的女儿都会想家啊!(这是简友安慰我的话,我觉得特别有道理,特别好)。
我说,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要叫你宝宝!等你60岁了还要让你宝宝!
娃特别特别开心,说,嗯嗯!!!
娃小时候,直到初中前,我们一直对娃直呼大名,没有昵称。因为看到书上说,老叫小名怎么怎么不好,影响社会独立什么的,哈哈。初中以后,娃遇到困难,心理上受了很多苦,做父母的真的关心情切,也真的是心疼娃,所以我和队友开始叫娃宝宝之类的昵称,哈哈。不过,高三时候,有段时间我觉得这影响了娃正常成熟,一度又叫大名了,这让娃觉得,她长大了似乎就不能享受未成年的待遇了。
所以我下定决心了,管他呢!爱谁谁!就是要让我娃宝宝,亲切又腻歪!哈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