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卷第三十二,汉纪卷二十四(公元前13年——公元前8年,共6年)
梁王刘立荒淫凶暴,谷永为其辩护
谷永建议减免赋税
刘向因天变上书谏言
张禹怕被报复,讨好王氏集团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阳侯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衣冠所出游道,宜更赐禹他地。上不从,卒以赐禹。根由是害禹宠,数毁恶之。天子愈益敬厚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禹小子未有官,禹数视其小子,上即禹床下拜为黄门郎、给事中。禹虽家居,以特进为天子师,国家每有大政,必与定议。
时吏民多上书言灾异之应,讥切王氏专政所致,上意颇然之,未有以明见,乃车驾至禹弟,辟左右,亲问禹以天变,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阳侯不平,恐为所怨,则谓上曰:“《春秋》日食、地震,或为诸侯相杀,夷狄侵中国。灾变之意,深远难见。故圣人罕言命,不语怪神。性与天道,自子贡之属不得闻,何况浅见鄙儒之所言?陛下宜修政事,以善应之,与下同其福喜,此经义意也。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上雅信爱禹,由此不疑王氏。后曲阳侯根及诸王子弟闻知禹言,皆喜说,遂亲就禹。
【华译】特进、安昌侯张禹请求把平陵(汉昭帝墓园)附近肥牛亭一带的土地赏赐给他,曲阳侯王根力争不可!因为这块地靠近汉昭帝寝庙,游衣冠时,必须经过这里,应该换别的地赐给张禹。皇上不听,还是把肥牛亭的土地赐给张禹。王根由此嫉妒张禹受宠,多次说他坏话。皇上呢,却愈加敬重厚待张禹,每次张禹生病,皇上都亲自问候他的饮食起居,又到他家里去,一直到他的病床前探视。张禹则顿首谢恩。张禹有个小儿子还没有做官,张禹就数次拿眼色去看那小儿子。皇上于是就在张禹病床前拜那小儿子为黄门郎、给事中。张禹虽然病卧家中,但因为他是特进、天子老师,国家每有大政,皇上都一定会问他意见。
当时吏民都上书言灾异之应,说是王氏专政所致,皇上也同意这种看法,但是还没有明确确认,于是驾车到张禹府邸,辟退左右,亲自问张禹天变的原因,并将吏民所言王氏之事问张禹。张禹见自己年老,而子孙幼弱,又和曲阳侯王根有矛盾,害怕被他们怨恨报复,就对皇上说:“《春秋》所记载的日食、地震,或者是因为诸侯之间相互攻杀,或者是因为夷狄侵略中原。灾变之意,深远难见,所以圣人孔子,也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语怪力乱神。天命与天道,就是子贡也搞不清楚,没机会听老师讲,何况今天那些见识肤浅的鄙儒。陛下只须自己勤修政事,以善行回应上天的警诫,与臣下同享福祥,这才是经义所在。不要听那些才疏学浅的新学小生,乱讲天道,误惑他人。皇上不要信他们的话,自己按经术正道去做!”
皇上一贯信任敬爱张禹,由此不再怀疑王氏。
后来曲阳侯王根以及诸王氏子弟听说了张禹的话,都非常喜悦,于是都跟张禹亲近。
【学以致用】
01,在一个人的信任列表当中,排名前两位当中,第一位是 父母亲,第二位是老师
这两种身份属性,让人感觉值得被信任
张禹,是汉成帝持弟子礼的老师,始终信任与敬爱他。但是他的话,欺骗了汉成帝,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说话
02,张禹有没有做错了? 我认为没有。大部分人处在这个位置,这种环境下都可能会这样做。每个人的背后都是有自己的阶级位置,有阶级立场, 而立场的背后有利益。张禹的利益就是,确保儿子,家族不会被别人破坏
03,但是站在老师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可不可以去引导,规正学生拥有正确的分析能力,一次不行就多次,一点点发现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汉成帝有的时候需要的是 ,信任的人的鼓励与支持。 他的性格又懒又懦,缺少阳刚正气。
老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位,但是,遇到一个有道,有德的老师不容易。
04,站在领导者的角度,领导是经常要听取下属意见的,但下属的意见也得先分析下立场:
1,站在老板(公司)的角度,以老板的利弊为标准的
2,是不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的权力,收益的安全和在利益最大化为标准的
所以,这要求领导者必须有能力分辨出这两种情况, 不能只是听眼前的说辞。
05,不怕人有动机,怕的是他的动机,是以牺牲你的利益,以牺牲你未来的利益为基础而满足于他想得到的东西,而你还发现不了。
所以,为什么现在的信任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珍贵。 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种事现实当中太多了,被伤过一次之后,再也机会合作了。
06,作为老师,张禹向学生汉成帝索要肥牛亭的土地,一边又害怕得罪王家,另外一边又向汉成帝暗示自己的小孩还没有封官... 然后看着王家腐蚀学生的利益,一边还说一些正确的废话....
陛下宜修政事,以善应之,与下同其福喜,此经义意也
国家之巨贼,就是这种背后拿着利益,表面上顶着某个高等学府教授,或者某砖家的光环,然后诱偏学生的思想,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
要小心这类人
学生更要小心这些人的思想,语言
老板更要小心这样的合作者,下属,或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