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仕经》卷3远猷篇诗解明君识人臣下远猷思远谋深顺天明势因时趁势依人顺势
题文诗:天下事有,可为者有,不可为者.为可为之,
事者智也,为不可为,之事义也.管仲相齐,
遂成霸业;屈子忠谏,自沉汨罗.故有不可,
以成败论,优劣然事,之成功立,必待有为,
之人而必,有为之人.有为之人,必深谋之,
远虑之此,所谓远猷,远猷也者,思远而谋,
深之谓故,三顾茅庐,而鼎足立,雪夜访普,
而天下定.此皆明君,识人臣下,远猷故也.史记诗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人性趋利,犹飞蛾之,近火也惟,
智者不以,小而失大,不以近而,失远是故,
远猷者以,见识为先,其必顺天,因时依人.
顺天明势;因时趁势;依人顺势.倘见不远,
必谋不深,谋不深而,事难成也.为官者不,
可不明故,远谋诸国,近谋诸身.谋定后动,
可克全功.因为信仰,所以见远,公者千古,
君子喻义,造福多数,共同富裕,远见卓识;
失去信仰,所以短见,私者一时,小人喻利,
金钱至上,造福精英,两极分化,唯利是图。远猷第三【原文】
天下事,有可为者,有不可为者。为可为之事,智也。为不可为之事,义也。管仲相齐,遂成霸业;屈子忠谏,自沉汨罗。
【译文】
天底下的事情,有的可以做,有的却不可以做。仅仅去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情的人,就是有头脑、有智慧的人。而非要去做自己无力而为之事情的人,除了傻子外,就一定是位侠义之士了。管仲辅佐齐国成就霸业,是智慧者的典范;屈原尽忠劝诫不成,义愤投江,则是侠义者的特例。
【原文】故有不可以成败论优劣,然事之成,功之立,必待有为之人,而必有为之人。有为之人,必深谋之,远虑之,此所谓远猷。远猷者,思远而谋深之谓也。故三顾茅庐而鼎足立,雪夜访普而天下定。此皆明君识人,而臣下远猷故也。【译文】
所以就有了不以成败论英雄、定好坏、判对错的说法。但是对于做事求成功,创业求建树的情形来说,就需要等待有能力的人出现了才行,而且也必须要等待有能力的出现后并由他来完成这类事情才行。有作为的人,必然是对事情充分做了瞻前顾后,深谋远虑,纵横思量,长远规划后的决策行为,这就是所说的“远猷”。"远猷"的意思就是长远的打算及远大的谋略。故而才有三顾茅庐请孔明,实现魏、蜀、吴三足鼎立格局的美谈;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一访定天下的奇迹。此二者都是明君慧眼识英才,而臣子偏偏又是深谋远虑的远猷的典证。【原文】诗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性之趋利也,犹飞蛾之近火,惟智者不以小而失大,不以近而失远。故远猷,以见识为先,必顺天因时而依人。顺天,明势也;因时,趁势也;依人,顺势也。【译文】
诗书上说:天下的人之所以吵吵嚷嚷,嘈杂喧闹,都是为了利益而吵闹;天下的人之所以碰碰撞撞,拥挤不堪,都是为了利益而挤撞。人们追逐利益的本性,就像飞蛾追逐火光一样。对于利益的追逐,也只有有智慧的人才明白取舍,才懂得抓大放小,舍近求远。所以深谋远虑,有智慧的"远猷",都懂得从成竹在胸的见识出发,去看待事态利益。他们做事情必然是顺应天时,体察民意的。所谓顺天,就是明究大势;所谓因时,就是把握住大势到来的时机;所谓依人,就是顺从民众的愿望即大势。【原文】见不远必谋不深,谋不深而事难成。为官者不可不明也。故远谋诸国,近谋诸身。谋定而后动,可克全功。【译文】目光短浅的人,图谋也必然不会深远;图谋不能够深远,所谋求的事情的成功把握就不大。做官的人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啊。所以深谋远虑的人总考虑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大事,目光短浅的人多思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琐事。先充分谋划,然后才采取行动,就有可能大获全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