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今日读《道德经》之感想

今日读《道德经》之感想

作者: 梅布尔康 | 来源:发表于2021-10-09 11:59 被阅读0次

道德经 (第15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今天学习《道德经》第15章,原文比较高深,百度找各种译文,发现都挺奇怪的,不能表达出古圣先贤老子的智慧。




看到还有英语的解释,觉得挺有意思的,于是找到许老的译文,然后直译来理解。

The ancients followed the divine law, subtle, delicate, mysterious, communicative, to deep to be understood.

古代遵循神之法(道)的人:敏感、精妙、玄奥、通达、(精神境界)太过深奥,非常人可理解。

Not objectively understood, it can only be objectively described.
因为不能被客观理解,所以只能主观的被描述。

The ancients were circumspect as crossing a frozen river , watchful as fearful of hostile hostile neighbors,
得道的古人是警惕的,犹如提防四方的有敌意的邻国。

reserve it as an unacquainted guests,
得道的古人是保守的(严肃恭敬的),犹如对待陌生的宾客。

softened as melting ice,
得到的古人是,温和的犹如逐渐融化的冰。

natural as uncarved block,
得道的古人是质朴的,犹如未曾雕刻的原木。

vacant as a vale,
得道的古人是(心胸)宽广的,好似山谷。

Who could calm the turbid water?
谁能将搅浑的水沉浸下来?

It could be slowly the turbid water.
他就能缓慢的变得清澈。

Who could stir the stale water?
谁能将死水搅动?

It could be slowly revived.
它就会重生。

Those who follow the divine law will not be full to the brim.
那些遵循大道(神之法则)之人将不会溢满到边缘。

Only those who do not go to excess can renew what is worn out.
只有那些没有超过界限的人才能够使耗尽的事物重生。

按照中文的理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保持道者,不欲盈。夫为不盈,是谓境者。没有超过界限的人呢,才能在心灵中永远保持一种以旧去新,或者说是永葆青春活力的那么一个境界。

惊呼感叹:怪不得很多汉学研究者说人类生存的解决之道在中国-----东方古老智慧。

人要保持空杯心态,俗话说:上天若要人灭亡,必使人疯狂。

所以还是要多读书,多经历一些事情。
因为控制一个人最难的是修身。修身,就是恢复本我。

就如庄子的齐物论,物我齐一,就是视万物平等,那样就能够容易生起一颗随喜心和喜悦心,正如我们小时候,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半天,不仅不觉得累,还觉得很开心。

尤其是现在物欲横流,娱乐至死,每天刷视频,看抖音,浪费光阴,然后剩下的就是一中空虚和寂寥。

好比一群人的狂欢后,结局就是一个人的落寞。

大咖都是建议我们,多读书,多经历,警惕自己迷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买买买的时候是开心的。

比如买台新电脑,能够快乐三两天,或一个月,之后就不会再为了电脑而快乐。

所以需要修身,因为修身是为了追求内在的快乐。看蚂蚁搬家快乐,吃饭也很快乐,看着外面的树也觉得很快乐。

毕竟人性,遵循本性,其实有一部分是兽欲,人跟兽的区别是我们人能控制,兽控制不了,所以人兽是有区别的。

我们现在其实修身,自修的身就是通过理性的引导,或者说是自我意识压制或者消解那部分人性中的兽性。

举个栗子:
在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告诉我们,有一件大事即将发生,我们第一反应是否定,不能接受,然后就是做各种措施,接下来就恐惧,害怕,担忧等等,所以要像老子学习:动中求静,看清事实。静中求动,把握机会。

正如《功夫熊猫》里这个经典的片段这样:











从身心灵的角度看,人的境界分三种:
比喻:生活如同电影院。

第1种,大部分人沉浸在电影里不能自拔。

第2种,意识到自己在看电影,于是选择离开--脱离命运的人,出家。

第3种,意识到自己在看电影,离开后又选择回来,有意识的享受人生---掌控并享受命运的人。

我亲爱的朋友,你是哪一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读《道德经》之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cq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