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刚走过敦煌石窟,今天走进大足石刻,乍看给我的印象不算惊艳,正如导游所说,对比其他几大石窟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大足石刻属低调丰富有内涵。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e8074c8ddbed4e1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8d2892846c0a610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bf8031db533b4f40.jpg)
放空自己,在景区的道路行走,鸟儿时鸣,空气清凉 ,时不时有暗香扑鼻。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869d590607290538.jpg)
我们参观的宝顶山石刻属于摩崖石刻,依山势开凿,塑像精美。导游为我们详细讲解着每一座每一幅造像,石刻所反映的世俗化场景和密宗修炼的经过,甚至连人物衣着也栩栩如生,瞬间将我们带入南宋时代感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2e474eecd2332377.jpg)
其中有劝人戒酒的一组塑像融合在一组地狱塑像中,或许可以猜测这里曾经民风好酒或因酗酒而出乱象,特出一栏宣传告诫百姓。
还有一幅精美的造像是一位美妇人因养鸡而堕落地狱,原因是,养鸡本无过,但养鸡为了卖而挣钱导致杀生所以下地狱,教化渗透在点点滴滴之中。眼前的石刻如此生动,只是相视一眼,瞬间带我们回到八百年前,与这些普通老百姓相遇,置身于他们的生活场景之中,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音容相貌。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79d5d37ebe684ef1.jpg)
我们见到释迦摩尼在南宋时期的宝顶山也有了更为世俗化的转世故事,重新结合当时的孝道而衍出的这样一幅故事场景,让我们有一丝丝理解为何在南宋末年此处墓葬文化崇尚厚葬,墓室雕塑精美。人世间的亲情作为社会法则维护,孝道结合宗教渗透于生老病死,那些我们认人一生最艰难的恐惧的时刻。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61a9509c6acd8496.jpg)
行走在博物馆中,我见到一幅极抓人眼球的图片,这是一张由人的X光片的大脑部分与大足石刻塑像叠加而成的照片。
虚幻的线条与实体的造象组合形成强烈对比,
古代的造像与现代造影叠加
精神象征与理性科技叠加
无论是多么世俗化的人世间,哪怕是最讲究实用主义的人也不得不面对作为人的亘古的难题“生老病死”。某种程度来看,孝之所存,来源于恐惧,恐惧于生老病死,恐惧于消亡而无意义,然而这一切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占据了行事的优先部分,人始终无法逃避生而为生不过是向死而生的问题,于是我们既逃避又合理解释。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c5edbba17a2a58a8.jpg)
每个人头颅️内存在的佛大概也有所不同,
随后我还见到了极为震撼的千手观音。乍见,如此具象的1007支手,手心睁着眼,想要将手持的法器及物品递给无数口念字诀寻求庇佑的人。观音好忙!配合️大扯老师在大巴上讲到的-唐代以后以净土宗最为合民众所好。于是两句经文得庇佑,莫怪观音也格外忙。我很替观音感到心累手累眼累。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8ecb34720188b204.jpg)
生活里我们也时常也过成计算机并行模式,同时更不得存在三头六臂,却极少有时间关注自己。兜兜转转的时候,被终极问题的恐惧驱使。今天行走在宝顶山,以一种时而代入时而抽离的体验来看摩崖石刻,看的是过去是别人,真正体验到的还是本来的那个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211f5e4ad574f9b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820509/ca2428a258ee7b9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