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客欲还,时光流转太快,眨眨眼就年初四。
短短几天的相聚,妹一儿一女我一儿一女,小孩子从最初的陌生抵触、接触熟悉、打架争抢玩具零食到最后临走时玩得密不可分,一起搂抱玩耍,一起分享玩具零食,当小车快启动时,几个小家伙互道着下次再一起快乐的玩。
刚刚七岁的儿子哭哭啼啼不舍表姐表弟回家去,怎么劝也劝不住,惹得另外几个也泪眼婆娑不住的擦眼泪,很平常的分别,在孩子们心中也许是很珍惜很深刻的吧。母亲在前一天晚上就一反常态,心情极度不佳,又听到了只言片语妹婆家人待她不好的话,吃过晚饭后就指桑骂槐,一边抹眼泪一边和妹聊天问话。
妹一个劲安慰母亲,平素较通情达理的母亲面对远嫁的女儿,满眼都是疼爱与担心。我也可以理解的,妻子也是远嫁而来的,母亲常说自己也有嫁出去的女儿,她善待别人家的女儿,希望别家也善待自己的女儿。
后面邻居家的小媳妇,与妻是闺密。多次来家里倾诉,自己去上班了,回到家却很可怜很凄惨,婆婆在家连饭菜都不热了留,甚至于常常不留她的饭菜。看着邻居家小媳妇抹眼擦泪哭的那个伤心样,母亲也在一旁唉声叹气劝说,免不得说几句邻居家没良心的话语。我也知道,母亲也是担心自己女儿的,嫁出去十多年头一次回家过年,刚开始担心婆家人有说法,不乐意。在妹把情况说通后才喜笑颜开,其实还不就是担心婆家人有想法不高兴,对自己女儿不好么?
父母之爱子女必为之计长远,除了常常电话联系妹要孝顺老人,善待婆家人外,基本的人情礼仪也没有少说道。我也对妹说如有什么委屈可以说说,但收到的却是千争一律的报喜不报忧。这情形与妻相似,妻与远在山东的岳父母亦只报喜不报忧,隔远了说出来了徒增伤心与担忧。
我站在妹的角度想,像母亲那样善待嫁来的别家女儿——妻子。尽可能不让妻受委屈,尽可能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爱。我也有嫁出去的妹妹,希望能得到婆家人同样的善待。一家有一家人的事,有矛盾也再所难免的,当然是希望矛盾消解,一家人和睦相处孩子也幸福健康。本着这样的想法,去处理问题,事情结局也会皆大欢喜。当然,如真是被委屈了,那自然不是和事佬,必得说道说道了。
新春喜庆之际,小小矛盾只是插曲,至于平静水面下是否波涛汹涌,现下也无暇顾及,我们过的是年,聚的是团圆,高兴快乐是主题,毕竟有句话常挂嘴边“这大过年的!”大人过年似乎不再是过年了,家人平安健康,吃好穿好喝好玩好才是主题。
我常怔怔的看着孩子们欢快无忧的嬉戏打闹,我又何尝没有那样的欢乐呢?衷心祝福小孩子快乐常在,无忧无虑。待他们长到我们这个年纪时,是否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呢?长大既是生命的过程,也是责任的继承逃避现实不可取。
所幸,现今比儿时要生活幸福,现在的儿童也较那时的我们要娱乐丰富,零食多样,除了教育珍惜生活,敬畏生命外,还得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包容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心即便是简单易学的内容,也不可轻视。
外甥女两边嘴角红肿,几天的时间被辣成这样,我见犹怜,可是也哭笑不得,她管不住自己的嘴,谁叫我们做得那样好吃呢。几天的相聚,留下了很多难忘记忆,注定会在彼此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