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找生命记忆中的情感原点

寻找生命记忆中的情感原点

作者: 平易髙處 | 来源:发表于2024-02-08 02:15 被阅读0次

          早就耳闻为纪念特殊年代黄河知青(兵团战士)劳动生活奋斗经历,在黄河口“老孤岛”建设了一处知青小镇。我作为那个时期的见证者和全国最后一批知青,有着一种故土眷恋和知青情结。正值假期与几位文友走进黄河口知青小镇,去寻找生命的原点,儿时的记忆。故地重游,心情尤为激动,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提起黄河口老孤岛,对我并不陌生。六十年代初我就出生在那里,是我整个童年时期的成长地。当时是垦利县直机关、黄河农场及后来的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一师(部)所在地。这里地处黄河入海口,由黄河淤沙堆积而形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芦苇丛生、黄须菜遍地,长虫、野兔到处跑,海鸥、野鸭满天飞,是灰鹤、白鹭、大雁等候鸟栖息的地方,目前已成为国家级黄河口湿地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区。据记载,50年代初期,由解放军农建二师在黄河入海口大、小孤岛开垦荒地4591亩。该师调离山东劳改局第一劳改队进驻农建二师师部所在地继续从事垦荒生产。中期组建国营黄河农场,属农业系统。进入1958年9月,曾与惠民专署孤岛办事处合并,实行场社合一,组建全省唯一一处县级人民公社——孤岛人民公社,一年后撤销并恢复原称(黄河农场)。60年代末和70年初,济南、淄博、青岛等城市5945名知识青年和1134名兵团战士先后来到黄河农场。济南军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黄河农场组建为一师一团,将知青改编为兵团战士。从此,在那段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里,他们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那片荒无人烟的盐碱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催人奋进、慷慨激昂的青春之歌。五十年过去了,虽然那段历史已渐渐远去,但其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青春无悔的奋斗经历,已经成为那代知青(兵团)人脑海中不可磨灭的永久记忆。

          黄河口知青小镇坐落在东营市原黄河农场三分厂所在地,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和军垦、农垦、知青等红色文化基因,依托原黄河农场遗留建筑群,规划建设了“一轴(知青文化景观轴,涵盖了激情岁月怀旧园、知青博物馆、知青艺术馆、知青大食堂等具有知青文化元素的场馆)、两线(黄河微缩景观体验线和知青精神学习体验线)、三主题(黄河文化、知青文化、农耕文化)、四区(知青民宿区、文化展示区、研学教育区、农耕体验区),保留了最具黄河口地域特色的生态原貌,浓缩着那一代知青兵团人生动的人文情怀,是怀旧的原点。

          走进黄河口知青小镇,漫步其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许多当年的时代风貌,低矮的老房子、石屋红字、富有年代感的标语、陈列的联合收割机、承载着回忆的“孤岛汽车站”。树龄上百的古木,弯弯曲曲的石路,时光一言不发,怀念早已生根发芽。现在这些老房子已经逐渐被改建为民宿,让人们来到这里可以体验曾经知青下乡的感觉。改造过的知青宿舍干净整洁,被石板路分成一个个独立的院落。院外有草,院内有树,那一代知青人曾经的青春岁月被尘封在崭新的砖墙中,这里留下知青人太多的记忆。在展示馆昏黄的灯光中,一卷卷书本里,一把把旧物中,仿佛看到那段岁月里知青的艰辛开拓,也看到他们的意气风发,这里曾经人声鼎沸、骡马成群。每个人身上都是生猛莽撞的果敢,每个人脸上都是不惧碾压的鲜活。看着已经生锈的瓦工工具,眼前浮现出人们涂抹墙面勾勒墙角的情形。知青小镇中保留了许多带着岁月温度的老物件。破旧褶皱的军大衣、绿漆剥落的军水壶、盆底生锈的搪瓷盆,那些极富时代特征的物品无不牵扯着人们的记忆。如今的弓房空旷寂寥,五六十年前,曾经漫天飞雪的场景已在时光中定格,变成老电影里才有的画面,知青劳动和生活的场景历历在目。因主编的《黄河口移民与姓氏文化》一书中也涉及到知青兵团方面的文章,就捐赠给了《黄河知青博物馆》馆藏且当日展出,深受感动。总之,黄河口知青小镇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军垦、农垦、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及山东生产建设兵团崛起、发展、完成历史使命的完整过程,是当年创业者艰苦奋斗的历史缩影。同时,也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且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风雨数十载,春秋几度轮回,所有光辉和荣耀都写在老房子里。不由感慨,和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的人拥有太多富足,却唯独在精神上贫瘠成一片荒漠。今天的黄河口人,新时代传承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黄河口知青小镇,犹如一座时光隧道,带着人们穿越到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也勾起了我儿时的片断回忆及难以忘怀的知青经历。

      (易平随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生命记忆中的情感原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kk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