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蝈蝈源远流长。传说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就是以禹虫——蝈蝈来命名的,并以蝈蝈做为氏族的图腾。
蝈蝈也叫螽斯,属螽斯科,身体绿色或褐色,腹部大,翅短,善于跳跃,其中的雄性前翅有发音器,靠摩擦震动背部的翅膀,发出声音。
“螽斯”在中国古代,就有着“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寓意。据《诗经螽斯》所载:“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就是颂扬蝈蝈的种族兴旺,表现出古代人民对于生命繁衍的企盼。
南宋宰相贾似道曾著《促织经》,开历代虫经虫谱之先河,为养虫者的经典祖书。到了清代,养蝈蝈之风在宫廷更盛。乾隆出游,听到满山蝈鸣,即兴赋诗曰:“啾啾榛蝈抱烟鸣,亘野黄云入望平。雅似长安铜雀噪,一般农候报西风……”。并封蝈蝈为秋官。
自清代时起,皇宫内外的官宦人家都喜爱聆听蝈蝈清脆的叫声,特别是在冬季里。每逢雪季,他们都要聚集在一处,把各自的蝈蝈摆放在温暖的房间里,一边赏雪,一边享受蝈蝈悦耳的歌声。
这个习俗历经百年延至今日,如今成了平民百姓们冬日里的一大乐事。在冬天饲养的蝈蝈,一般都是经过人工繁殖培育出来的。
蝈蝈根据颜色、体形,大约分为四个品种:青色的叫做“山青”,在它不动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蜡制品似的鲜艳、清亮;黑色(或深咖啡色)的叫做“铁蝈蝈”;类似枯草颜色的叫做“草白”;另一种纯绿色的叫做“绿蝈蝈”。
蝈蝈基本上属于肉食动物,饲养者可以每天喂它们一些“面包虫”;间或也可以喂一些蔬菜及瓜果,以做到营养均衡。我喂蝈蝈就喂生胡萝卜片,效果还不错,我养的蝈蝈至少活半年以上,有的能活到8个多月。
在冬天喂养蝈蝈,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喂养蝈蝈的环境温度。一般情况下,在高于27~28摄氏度时,蝈蝈就会开始大声鸣叫,但是当环境温度低于20摄氏度,大约在16摄氏度左右时,蝈蝈就会停止鸣叫,当然,温度也不能太低,0摄氏度以下时就容易造成蝈蝈的死亡。
这些冬蝈蝈一般都可以活到第二年的五一前后,不过,也有许多饲养高手能让它们一直活到第二年的8月份左右,这就在于精心地为它们搭配饮食,并且控制好它们生活的环境温度。
蝈蝈身上披着翠绿的衣裳,一双红宝石一样的眼睛嵌在它那玉一般的脑袋上,看上去就是能工巧匠雕琢的一样,那么无暇。
它的翅膀由好几层薄薄的小翅膀组成,外面的翅膀是翠绿色的,里面的翅膀是透明的。它的六只脚,前四只脚短短的,用来爬行;后两只脚上长满了小沟刺,在它弹跳时,两只脚就象弹簧一样帮助它弹动。
这漂亮、有趣的蝈蝈,怎能不惹人喜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