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本叫《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的书。这本书列举了很多种类型的母女关系,并给困扰中的女儿提供解决方案,我在目录里找到了符合我跟我母亲的情况。
「从小就扛起照顾母亲责任的女儿--忧郁型的母亲」
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我母亲独自抚养我长大,她是个兢兢业业的小学英语老师,但也是个情绪敏感脆弱的妻子。丈夫的缺席,让柔弱又忙碌的她承担了过重的家庭工作。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妈有几年工作调到公交要坐两小时才能到的偏远乡下,她每天给我准备好早饭就要顶着黑天去赶车,晚上也是天黑了才见到她回来,她那么辛苦却坚持回来哄我睡觉。但渐渐地,她的无助使得她开始向幼小的我倾诉,父亲不在身边,母亲的痛苦我看在眼里,我想让妈妈开心,所以一直很乖很听话,慢慢不再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表现出妈妈喜欢的样子。
即使这样,一个乖巧的孩子还是没有办法替补丈夫的位置。所以母亲还是一天天地消沉下去,我也变了,我学会了“活泼开朗”,邻居或者亲戚们来做客叫我表演节目,我都会努力逗大家开心,我成为了众所周知的讨人喜欢的开心果,大家都会向我妈妈夸奖我,妈妈很开心。只是我知道,我好像已经忘记自己的快乐是什么样了。这也为我的友情发展和成年后的恋爱埋下了隐患。
我知道生命并不完美,很多时候咱们自己没有选择的机会。 童年的这些缺失和创伤,长大后我一直试图从亲密关系里面获取弥补。
但是这种对伴侣的额外的共生需求常常让我的恋情陷入困境。作者说对于那些已然发生的创伤和无可挽回的失落,真正的疗愈是接受生命中这些遗憾,允许自己哀伤,陪自己走完这段哀悼之路,最终再和过去道一声沉重的再见。
我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个为过去的失去哀悼的理论,但我一直没有想明白怎样的哀悼才能达成一种放下。
现在我打算好好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人一般怎么哀悼逝去的亲人呢?举行葬礼,祭祀活动,回忆与纪念,倾诉与分享,接受与面对,寻找意义。那参考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怎样去哀悼我们无可挽回的童年呢?
作为一个亲职小孩,从小背负了太多照顾母亲情绪的压力。我缺乏的是好好当个孩子的经验,总是先满足母亲的需要,才回过头来看自己,甚至很少关注自己了,长大以后变成一个在人际关系里盲目付出,失去平衡,没办法享受被爱的大人。
为我已经错过的作为一个孩子的童年,我要充分地哀悼,然后勇敢地放下。首先,允许自己为失去悲痛,可以向值得信赖的人倾诉,在他们的支持下为自己的童年举办一场“葬礼”,当然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平常的葬礼上可能包括遗体告别、追悼会等环节,人们通过献花、默哀、致辞等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敬意。
那我们先把自己失去的东西表达出来,比如通过写日记、绘画、音乐等方式让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拥有一定的实体。再为这场“葬礼”创造一个仪式,比如埋葬日记本或者画本,点燃蜡烛、放飞气球、种植一棵树等,象征着对过去的告别和新的开始。
同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适当的运动、饮食和休息。关注自己的需求,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和放松的事情。例如,去做一次瑜伽、泡个热水澡、看一场电影等,给自己一些关爱和奖励。
接着,从创伤和失落中吸取教训,学习成长。思考自己在经历中所获得的智慧和力量,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我减掉了五十斤!》的作者说,“我开始感谢曾经所有的经历,比如一直以来视为憾事的「求学时期没谈过恋爱」,从高中到大学,尽管少了很多玫瑰色的浪漫,但磨炼了我的专注品质,让我能够抛开杂念、无视干扰、专心致志做好手中的事,这些训练为我之后做记者、广告人、开公司都打下了难得的基础。”
那我要感谢我过去没能好好享受的童年,尽管少了很多快乐,但让我拥有了敏感谨慎、爱思考爱分析会说话会照顾别人情绪的特质,这些照顾别人的能力为如今的我照顾自己和自我觉察打下了基础。
还是那句话,生命不可能完美,不停地去跟更幸福的他人相比是在伤害自己,接纳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人生就好。越了解自己越能照顾好自己,我会多读书,探索世界也就是探索自己,读书是一种非常划算经济的,借由他人的经历和知识来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的方式。
总之,哀悼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无论是亲人的逝去还是生命中的创伤和失落,都要允许自己哀伤,寻求支持,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情感,最终走向接受和治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爱自己,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走出困境,迎接新的生活。
这几年来,我为自己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喜好、感恩。想办法了解自己,尽可能把照顾自己排在照顾母亲或是伴侣前面,虽然现在做的还不是很好,但自从我拥有了自我觉察的能力以后,我的生活越来越像我自己的生活了。
希望每个像我一样的被迫长大的小孩,成年后也能渐渐看见自己,看见自己那个停留在过去的内在小孩,呵护她,爱她,为她以后的人生铺设新的温暖的道路。
为逝去哀悼,也为新生庆祝٩(๑^o^๑)(^^)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