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设计说服力(一):你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设计师吗?

设计说服力(一):你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设计师吗?

作者: 冬江花月夜 | 来源:发表于2019-10-28 10:56 被阅读0次

    由于很长时间只有输入,缺少输出,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模型像打结的绳索,越来越纠结。所以我需要一些整理工作,顺便输出一些内容,帮助自己把思维上的结打开。首先是一篇关于设计说服力的系列文章,我想理清楚,设计的价值在于什么地方,设计师区别于其他人才的核心能力在哪,什么样的设计具有说服力。我觉得这是一个现阶段具有指导意义的思考,弄清楚怎样的设计具有说服力,意味着设计师能更好回应质疑,坚定自己的设计学习之路;也可以更好的完成之后的设计实践,产出更优秀的作品。

    前言:如果说优秀的设计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那莫过于他们都很会讲故事。为什么自己的设计总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甲方的赞赏,而高手们总是侃侃而谈,轻松写意的征服听众、打动用户?除了设计本身,你或许应该思考下,如何增强设计的说服力。一个好的设计,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来渲染,我们不仅仅需要设计思维,也需要故事思维。

    在我开始学设计的时候,我总在思考,设计的本质是什么?一开始,理性思维主导的答案是,设计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建筑设计似乎不仅仅只局限这个层面,平面设计的重心似乎也不是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后来我明白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其实是工程师思维,是理性的设计。而感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深刻的影响着设计师,所以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大行其道。在偶然的阅读中,有人说,设计师的核心能力是story telling的能力,我恍然大悟。设计的本质其实是表达,它同电影、书籍一样,都是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有效的表达。在这一点上,story telling体现了它的优势,因为它是综合能力,同设计思维一样重要。

    这里,我们或许会有疑问,story telling究竟是什么?它和设计思维有什么联系?

    在解释story telling之前,先简单梳理下设计思维的概念。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著名的创新理论家罗杰.马丁(Roger Martin)在他的《Design of Business 商业设计》书中介绍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分析式思维和直觉思考的平衡,它用开采的心态将开放性与探索性结合起来,保持了创新和系统评价的平衡,能将信息资源放回到“知识漏斗”完成创新思维所应该具有的三个必要阶段。“知识漏斗理论”将整个创新思维描述为“奥秘-启发-算法”三个阶段。“奥秘”期指创新思维过程中问题发现的阶段,“启发”期将诸多问题通过内在的原则进行过滤,进而将问题筛选和控制在可管理的范围内,“算法”期则使问题进入程式化阶段,逐渐将复杂的问题结构化、简单化。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后来斯坦福设计学院将设计思维分成5大步骤:“Empathy同理心思考”、“Define需求定义”、“Ideate创意构思”、“Prototype原型实现”、“Test实际测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设计思维应用流程。更简单的理解是,设计思维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同理心思考),从发现问题(需求定义),到解决问题(创意构思与实现)的过程。在我的理解里,设计思维偏向于理性思维主导的一种思维方式,能有效的帮助创新过程的实现。

    而story telling其实是另一种感性思维主导的表达方式,简单调研便可以看到,很多职业都会强调一种故事思维。因为讲故事是一种沟通交流、表达想法、说服他人的有效方式。其实,设计师强调story telling的原因不仅仅是,故事思维能更好的表达你的设计理念,而是在整个设计流程之中,它能帮助设计师“探索理解目标用户及其所处的领域情境,激发创意,创建设计原型,评估设计。”

    从讲故事开始

    其实当我们强调设计师应该学会story telling的时候,不是在宣扬一种务虚的设计风气,用忽悠代替实干、用故事代替设计、用话术代替交流。不能像设计思维一样,被广泛宣传之后,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强调思维,忽视设计本身需要的能力、实践、经验。假如一个高中生,以独立思考为由,拒绝踏实做题、学习,那叫本末倒置。很显然,理论与实践结合是真理。强调这些是为了说明,故事思维不是用来忽悠甲方、用户的,而是你真的沉浸于故事中的视角,去感受用户的心理,去激发创意,去完成设计。

    相比认知到故事思维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培养故事思维可能才是很多人关心的重点。

    我在检索故事思维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实际上,故事思维更多的解读是基于职场环境下的。有很多类似“职场进阶:故事思维解读”,这样的文章。我发现,讲故事的能力其实是一种沟通能力,而设计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者对于设计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培养故事思维之前,我们需要首先理解什么是故事?

    好的电影不一定讲了一个好故事,但烂电影一定讲不好一个故事。正如《人类简史》里对现代文明的总结一样,现代文明就是无数虚构的故事,而正是这些故事推进了文明的发展,也说明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故事是通过许多特定顺序的事件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大脑最容易理解的是,有固定形的、形象化的信息排列组合方式。正如经久不衰的王子复仇模版,从哈姆雷特到狮子王,从黑豹到海王,故事的核心很经典,但是有效。好莱坞的一种说法是:人类文明几千年以来,我们讲的故事,其实一共就那么几个,只是时间地点人物换了而已。从这点来讲,总结一种行之有效的模版,是可行的。我们只需要抓住一些核心要素,配合不同的情景,就有可能讲出一个好的故事。

    有人总结出一个故事最经典的节奏包括5个部分:开始(设置和阐述)、冲突(问题)、上升动作(解决问题)、下降动作(解决问题)和结果(问题如何解决)。

    故事思维其实就把握人们心理而设计的一种陈述事情的逻辑,这个逻辑叫做SCQA。SCQA模型是一个“结构化表达”工具,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

    SCQA代表你在讲一个故事、陈述一个内容时的表述顺序。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情景、事实引入。

    C(Complication)冲突——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

    Q(Question)疑问——怎么办?

    A(Answer)回答——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整个顺序符合一个故事最经典的节奏,其中,最重要的是故事的冲突矛盾,这是核心,也是听众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设计师应该都经历过一个过程,自己在汇报设计方案的时候,总是被人质疑,你前面的调研和后面的设计好像联系不大?这是由于我们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只有流程思维,缺少故事思维。可能对于大多数设计而言,需要经历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中间最主要的是问题。可能你在设计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曲折探索,但是如果平铺直叙的表达,当你引出问题之后,用户已经兴趣索然。你应该紧扣核心,有目的的带领听众进入你的情景,始终在强调为什么是这个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而不是简单的罗列,没有逻辑的选择,导致最后的设计没有说服力。我想起之前同吻吻鱼合作的课程,需要设计一款儿童水杯。我们做了很多的调研,进行了大量的头脑风暴,但是最后都没有很好的帮助我们设计出优秀的方案。我们面对了最糟糕的情况,最后汇报只剩下一个星期,但是现有方案都不可行。于是我们干脆抛弃所有与杯子有关的想法,开始回归儿童的情感和记忆,做了一朵云,可以捧在手里喝水。在最终汇报的时候,我构思整个ppt逻辑就是利用的故事思维,尽管那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故事思维,但是我知道,与其按照普通的调研、探索、设计的过程,不如去讲好自己关于杯子的理解。我讲了一个情景,设计水杯的过程(每个组都在设计上水杯,有共鸣),讲述了一个冲突,前期的调研没有用处怎么办(设计师都会遇到的情景,此时会集中精力听),最后提出了我们的设计理解,关于本能的喝水设计方案。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故事思维的作用,它能很有效的帮助听众捕捉和保持焦点,增强设计的说服力。

    现在我们应该对于讲故事有了一定的理解,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

    1.把握核心     冲突与矛盾是故事核心,一定要足够吸引人

    2.控制节奏    经典的故事节奏,完整的故事框架

    3.选取视角    以用户为中心的视角,构建足够立体的主角

    4.营造情境    通过描述细节去营造情景的真实感,而不是陈述事件

    结语:设计师的核心能力其实是story telling的能力。将故事思维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工作环节,帮助思维结构和表达方式层面的提升,可以有效的提高设计说服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说服力(一):你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设计师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nr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