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责人与责己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老话题。大家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就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白话一点就是对自己狠,对别人善。
普通人当发生问题矛盾的时候,总是习惯看到别人的缺点,也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忽视自身的缺点。这种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不同,其实就是我判断事情丧失了同一标准吧。那么同一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良知,良知是合适的方式合适的状态,良知是爱,按照良知的指引去责人和责己就能赢得人心,就能使得自己处理恰当。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发生纠纷处理矛盾和问题时,如果你愤怒了,你的良知就被蒙蔽了,你的情绪很有可能就被操纵了,这时你的出发点还有爱吗?还有大家都舒服都满意吗?其实,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往往处理事情的出发点大打折扣,当初为人处世的那个初心还在吗?如果没有了,那么责人和责己的标准就不统一了,就发生偏倚了,我们的行为举止就会出现问题,而人们也会对我们产生不好的看法。
其实,这里不是要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完全以别人对自己看法唯标准,也是容易违背良知的。统一责任责己的标准,目的是凡事先进行自我督查,自我内省,对待他人的错误也不是不批评,而是应该注意方法和技巧而已。想象与其把精力放在责备别人,和别人生闷气上,还不如把精力放在责己上,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修养高、心胸广的人,然后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你不要试图改变别人,只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别人。对待别人的错误,我们要宽容,要温和,要原谅别人能力的不足,容忍别人道德上的缺失,宽恕别人的无知,理解别人也有不愿意做的事情。
其实这就是同理心,如果我们真的能这么做,怎么对待别人和自己,人际关系一定是良好良性的,我们的内心也是从容的,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是和谐的,一切都取决与你内心的所求,而不是对他人的要求控制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