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在书里说的,我们一个字都不敢说;而我们想说的,还是要借冯骥才的口说出来。
这也就证明了冯骥才说的,那十年的历史依然还活着。
那十年里的很多人也都还活着,尤其是那些批斗别人的人,算一算,他们大都应该在五十岁到七十岁之间。
但这么多人,冯骥才却说“那种不折不扣的勇敢的忏悔者还没有碰到”。
也有迫害过别人的人去找冯骥才讲述自己的故事,但他说:“我不后悔,我可以忏悔,但我不后悔。”他们也觉得自己是怀着赤诚之心去的,是被政治掮客利用的,甚至他们也被迫害过。
也有人说,不能把这场运动的错误归结为几个发动者的错误。我也在看书的时候,一直觉得在坏的制度下,人性的弱点会被无限放大,从而酿成一场场悲剧。冯骥才也写到,“人性的弱点——妒忌、怯懦、自私、虚荣,乃至人性的优点——勇敢、忠实、虔诚,全部被调动出来,成为可怕的动力。”
有人说那十年有它的必要性,它结束了所有可能得“左”,它安放了城市无法承担工作的两千万年轻人,避免了更大可能的混乱。也有人说那十年是错误的,我们的经济倒退不止十年,我们传统文化被破坏殆尽,我们的国家被坏人掌控。
你们说的都对,方向、路线、集体、历史、文化、人性,我们总喜欢说这些看上去伟大的东西,可有谁去关心过那十年里的每一个独立个体的人呢?
我分明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个个比人吃人更惨痛的悲剧,和一段无比魔幻的现实。
“我们至今没有进入人文主义阶段,还是滑行在‘衣食父母’的惯性里”,一个在那十年中侥幸活下来的人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