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的努力,学姐今年排名特别特别靠前,分数很高。在此也祝福需要走向二战的各位同学,相信自己,结果终究不会辜负努力。
同时,学姐今年也会在一往带一对一辅导。预计4月份开免费公开课,可以关注公众号消息推送听课。如需抢占一对一名额,联系负责教务的一往学姐即可。学姐QQ:2624309276,峰哥微信:dognyue
此刻,静静坐下来回想整个考研的过程。也想写下些东西,回馈一往的一路陪伴,同时希望自己的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到学弟学妹们。
心之所向,素履可往
我本科也是在天津上学,大学期间学习的是管理类专业,但是对于古典文学一直有一种很深的热爱,于是决定跨考,本想考一所普通学校就可以,后来由于种种机缘巧合,坚定了我报考南开的想法,也想大胆挑战一下自己。第一年跨考,结果也不错,顺利进入复试,但是毕竟基础薄弱,读过的书也确实有限,信息搜集方面做的也不好,最终以一名之差,没有被录取。
因为只差一点,调剂的学校也实在不想去,故而很快决定二战,连续两年的坚持,确实不易,但是支撑我走过来的正是内心对于古典文学的真正热爱。心之所向,素履可往。经常看到很多学弟学妹们会问,我本科出身特别不好或者我想跨考南开,是不是异想天开。我不想给各位灌输心灵鸡汤说只要努力只要热爱就一定可以考的上,但是人生可能有时候确实需要一点点冒险精神,为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如果你决定了,就一定踏踏实实坚持到底。
一、初试篇
决定了报考南开后,首先就是买全参考书目。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很多学长学姐的帖子都讲过。关于购书渠道,你可以直接买新书,可以从学长学姐处购买,也可以从旧书网上买(比如孔夫子旧书网,我的很多书都是在这里买的,有的很便宜)关于报录比的信息,网上都有。不过关于这一点我不是很重视,因为我觉得不管招几个人,那个人为什么不可以是自己。
接下来,关于具体的专业课复习,以前的前辈们讲过很多,我打算换个角度。很多人都是决定考研后,直接抱着一大堆参考书一本一本啃,但是看完了,脑袋里好像还是什么都没装进去。所以今天我侧重讲一些复习的技巧和思维 ,我只谈一些我的做法,仅供各位参考。
第一,我搜集了近11年的真题,分类汇总。分成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辽金元,明,清,综合性题目。各个部分分为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两大类,在每一道题的后面我也会标记上考的年份,比如沉郁顿挫(2011 2017),常州词派(2011 12)年份完整者是古代文学,不全者表示是文学基础上出的题目。
这样做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帮助你很快掌握考察的重点,看书时,看到这些出题点时便会引起自己的注意,加深印象。当然刚开始看书的时候,必须全面,所有的内容都要看。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你窥测到一些出题规律,比如今年我的明清文论方面根本没有时间复习了,但是通过分析真题的题目以及出题年份,我发现李渔 金圣叹 李贽三个人特别重要,所以我就着重复习了这三位,而且金圣叹是11年的题目,所以我认为重复出题的可能性很大,于是考前一天重点复习了一下,结果考场上就遇到了。
第二,重视目录。
开始看书时,不要直接把书翻到第一章的第一页,一个字一个字看下去。而是先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比如第一章大致要阐述的是哪些内容,然后再去具体的看。这样看下来,相对会更有条理有系统,效率也会更高。这样随便拎出一个知识点,你都会在脑海中立即找到它的位置。
第三,联系和比较的思维。很多知识点并不是绝对割裂的,不能孤立的看每一个知识点。比如关于《诗经》和《楚辞》的比较,《史记》和《汉书》的比较,《桃花扇》和《长生殿》的比较,《红楼梦》和《金瓶梅》的比较,李逵和宋江的比较,李煜和李清照的比较,柳永和周邦彦的比较,李煜和纳兰的比较等等。尤其是复习到明清小说时,南开教材几乎都讲到了结构问题,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叙事角度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单独掌握每一个小说的艺术特点还有进行一个横向的比较,比如从三国到水浒到西游记,到金瓶梅,再到儒林外史,红楼梦,各个方面都是如何变化的。还有现当代中喜欢考的女性问题,就可以把同类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第四,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经过分析,我发现南开有些真题会选择一个大问题中的一个小点作为考题。比如《史记》人物塑造艺术,它会择取其中的“互见”法,试想如果我们只记住宏观的人物塑造,在面对这样一个小问题进行论述时,不免会捉襟见肘,所以复习的时候,也要注意微观的方面,关于互见法至少要记两个例子,才能在单独出题时,答题不过于单薄。再比如,关于今年的简答题“唐宋派”,往年出题时,只是作为名词解释,但是我在复习时,注意到它可能作为一道大题。因为唐宋派里面有一个著名的“归有光”,他的散文很可能会单独出题,结果考试的时候不出所料。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我就不再一一举例。
第五,动手记笔记。记笔记是一个挺浩大的工程,前期会很辛苦,但是后面二轮三轮复习的时候,你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第六,关于真题答案,我用的是一往的答案。当然,面对任何答案,你都是可以作为参考,在复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了解对答案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多写多练,不要眼高手低。
第七,博观。平常可以多看点书,不局限于教材,我在初试的时候,除了教材,看了别的文学史,同时把叶嘉莹先生诗词系列的著作基本上都进行阅读,也会看一些其他的名家著作,后来答题的时候也很有帮助,我考试的答案根据平常的阅读,自己个人的发挥也很多,并不局限于课本。这一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第八,勤于温习。经常有人问,第一天背过的内容第二天要不要继续再背一遍然后再学习新的内容,如果再背一遍感觉好费时间,可以给大家支个招,你可以将你当天学习的内容录制成一个音频,然后在之后空闲的时候拿出来听一听,保持印象,不需要再花费大量时间。另外,晚上睡觉前,也可以在脑海里默默温习一遍。
三、复试篇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是一战教给我的。
作为跨考生,我的阅读量特别有限,第一年复试由于各方面准备不足,所以输的心服口服。今年初试结束后,我并没有回家,而是立即着手复试的准备,在20几天的时间里,我看完了十几本书。等到最终复试的时候,已经积累了40本书左右的阅读量。而且之后,我也很注重信息的搜集,向往年的学姐了解复试题目以及注意事项,力求做到全面准备。
关于复试资料,我用的是17年一往的资料,没有重新买,把里面的内容系统过了一遍,对于一些重点知识进行集中记忆。在复试之前,我和小伙伴还模拟了复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场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复试的面试说的好是关键。
关于复试,我想提醒学妹学弟们的是:
1.及早开始。与其焦急等待,不如认真复习,这样后期你才能从容应战。
2.搜集复试真题,同时注意博观。因为复试题目涉及的面很广,而且真的说不定会有什么变化,比如去年考了很多文献学,但是今年题目风格变化很大,如果你只准备了文献学,很有可能应付不了。另外,复试中文论还是很重要的。
关于政治和英语,我一点不担心,而且英语基础不错,所以整个过程开始的晚,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应该不太具有参考意义,就不详细说了。因为讲述有所侧重,故而不能全面,见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