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坚持分享2205天。一天进步一点点,读书分享249(2023.9.20星期三)
一个人的错误观念是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错误观念一般都是相对表层的东西,错误观念的背后是有他的认知过程的,我们要陪来访者去探讨,让他对自己有一个更多的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他会领悟到“哦,原来是这样的,背后是这样的想法啊!更深层次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和看法。”其实就是自我概念——他觉得他自己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往再深层次甚至可能和他的家族模式连到一起,比如,有的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可能跟他父辈的认同有很大关系。即他的父辈是这样的,他对自己的认同也是这样的。比如长寿家庭里,子女也容易更长寿,为啥?由于子女对父辈的认同。他有“相信自己也是长寿的”这样的观念。反之他对自己的认知也是一样的。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背后的东西,然后就会打破原来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打破家族模式对自己的影响,然后就会不一样——我们既从家族里获得那些有利的优势,同时也可以斩断那些不太适用于现在的东西。
当他做的决定很难被人理解时怎么引导?
当来访者做的事情很难被他人理解时怎么引导?
我们要保持好奇。不是支持也不是不支持。而是保持好奇。好奇这样做对他的意义是啥?可能性是啥?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可能会如何?可能会给他带来什么?周围的人是怎么看的?他又怎么看周围人的看法?我们只是陪着他去做这一系列的探讨。因为有些事情他可能也没有想的那么清楚,我们只是陪着他去弄清楚:他到底在乎的是什么?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陪着她去弄清楚这些。一旦弄清楚了,他自己会有自己的决定。如果聊的很清楚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那OK,当然可以的;聊了很清楚之后,他觉得这样做是不合适的,那也OK,尊重他的选择。至于最终怎么样,取决于他自己的决定。所以,我们不是一上就支持他或者不支持他,我们只是陪着他去弄清楚。
比如,来访者说要离婚。我们要陪着他去探讨:“离婚了可能会怎么样?”“是什么让他要离婚?他受不了的是什么?”“他希望通过离婚获得的是什么?”“不离婚可能又会么样?”“不离婚他获得的是什么?”“周围的人对他离婚的态度是什么?”“他对周围的人的态度的态度又是什么?”“他对此做过哪些思考?有哪些想法?有哪些尝试?”等等都陪着他做探讨,最终离婚不离他自己来做决定。
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对来访者的认知过程和观念做分析!看法背后是有原因的。
我们咨询中经常问:“关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呀?怎么想的呀?在当时这个事情出现之后你都想到哪些?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怎么看你的这个想法?这个想法对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对你的影响是什么?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做这样的探讨,是为了探讨当事人的认知,了解他的感受想法情绪行为,让他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大多数咨询都是在知、情、行、人(个性、人格)等方面做工作。
如何确定来访者的问题?
确定问题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为了更快的发现求助者行为问题背后的不正确认知观念,咨询师的首要任务是把求助者引导到某个特定的问题范围内,要求求助者集中注意具体的问题和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并对其体验和反思!
所以,得运用具体化技术。比如,焦点咨询中经常邀请来访者“能不能举个例子呀?”“能不能具体讲一讲啊?”“关于这件事情,能不能多说一点?”都是把他引导到某个特定的问题范围内,因为具体的事才有抓手,他的感受他的情绪他的行为才有具体落脚点,才能更好地帮助到当事人。
在具体的事上去谈,才会有更多的体验和反思。人单独自己着去想时会有很多盲区,一些引发情绪的地方他会陷入情绪中,会选择自动模糊,自动跳过去,咨询师陪着聊时会抓住这些点,请他讲得更清楚,让他去思考,当时怎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咨询师不要只问问题
有的时候,咨询师会不断地问问题,没有更多地去回应来访者,这就会让来访者感觉不舒服。因为他可能会感觉到他说的内容没有被足够的关注,足够地听到。所以,不能只问问题,还要有共情、关注回应(内容反应、情感反应,概述等)等。
提问+反应+反馈,效果才会比较好。
提问,是由咨询师提出特定问题,引导对方将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关于你的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呀?”“是什么让你当时突然感觉比较焦虑呀?”“你怎么看的你的焦虑?”让他对这些方面去做思考。目的是为了引导出许多求助者以前经验过却忽略了的问题。将各种体验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发现自己思维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主动加以改变。
我们不要认为求助者知道,在事发当时他是不知道的,你一问他会突然悟过来:“哎呀,真是这样啊!”注意力回到这里他才会有思考。就像焦点解决里的“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一问他突然就想起来了。
认知疗法心理问题提纲
1.希望咨询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每个学派都要去探讨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我们更清楚他希望解决的问题,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2.问题出现的时间、经过和原因。
3.问题出现后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己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
其实就是七个“W”,通过对问题进行探讨就会更清楚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了。焦点解决的咨询也一样。
4.哪些因素可以使你的问题加重或减轻,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焦点解决更看重问题减轻的因素,当然也会问困难在哪)
5.评价你自己的性格特征。(你怎么看你这个人?如果你的好朋友在他会怎么介绍你呀?你的爸爸妈妈会说你是怎样的孩子呀?)
6.讲出几件你记忆中印象深刻的经历。
7.简述你的生长生活环境。
自我审查的方式
不要轻易捅破来访者的那层“窗户纸”,你毁了他的窗户。他不会感觉到你帮了他。所以,来访者处于情绪中还没有觉察或者说他还没有领悟到,那就慢慢陪着他去聊。如果处于情绪中而陷入思维误区,那就通过共情理解让情绪先出来。如果到一定阶段他希望你给他点一点,那就点一点也是可以的。
1.你可以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吗?
2.你认为主要问题是什么?
3.你似乎正在假设……
4.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5.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想法?
6.如果是那样的话,还可能发生什么其他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