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昆明古城风水分析与水系问题

昆明古城风水分析与水系问题

作者: 苍山拾果 | 来源:发表于2020-04-24 22:05 被阅读0次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昆明人口急剧增长,有些河道遭遇填埋、掩盖、明渠变暗渠等,进入滇池的污染物也随之增加。这不仅降低了昆明城市水系具有的稳定的水源和灌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纳污、防火、军事防御功能,同时也降低了水系改善城市环境、城市景观、塑造城市形象等功能。

    关键词: 古城风水  城市水系       

                   

    Analysis kunming ancient city of Feng Shui and water problems

    Zhou qin,Cao lun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population of Kunmingincreased sharply, some river encounters the landfill, cover, open channel variable culverts,pollutants into Dianchi have increased. This not only reduces the water and irriga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Kunming city water system has a flood storage, regulating climate, dirt, fire, military defensefunction, but also reduces the water system to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urban landscape,urban image building and

    other functions.

    Key words: The ancient city of Feng Shui and  City water system

    风水格局

    清代的《云南府志》中《云南府属舆地总图》所绘的云南府城所在地,也就是现在昆明市老城区范围,雉堞状符号绘制的城墙,把古老的昆明城围合成一个近似正方形的封闭空间。城外群山环绕,河水蜿蜒,交汇融合于城南的滇池,形成“三面湖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之势。

    昆明的主山是蛇山(俗称长虫山),此山向南逐级而下,依次为商山、螺峰山、五华山、祖遍山,昆明城就建在它最为关照的明堂点穴之位。东边沙山由北向南是鹦鹉山、金马山等峰。西边沙山由北向南是妙高山、玉案山(就是现在有名的棋盘山)、进耳山(也被称作笔架山)、碧鸡山、太华山、罗汉山等 。南边滇池水与北、东、西三面群山形成古代昆明城的风水大势。

    东边,有两条主要河流——金汁河和盘龙江,蜿蜒回旋,平行而下,南流注入滇池。这是流自青龙的水,为阳水。盘龙江到了城东南官渡一带折向西为玉带河,然后又分一支西流为永畅河,进而折向北与护城河相通。西边有白虎之玉案山水、进耳山水等,皆东南与滇池相通,这是阴水。东边金马山处,北来之水遇山东折,回环之后,继续向南向东流向平坦宽阔的城南,直至汇注滇池。山顶建有一塔。中国古代很多城市的水口都位于此方位。西边碧鸡山如一把锁钥,似欲扼住西北而去之水,这里就是昆明的下水口。不同时代的昆明古城,都呈背山面水,山环水抱之势,使理想风水模式得以完美体现。

    从拓东城到云南府城的变迁

      滇池地区很早就有部落聚族而居,形成村邑。可考城池始建于公元764年的唐代拓东城,以及其后逐步演变的元代中庆城、明清云南府城,它们最终奠定了昆明城市的规划格局。 不同时期的昆明古城均三面临水,丰富的水资源利弊兼具,对城池的选址、规划产生重大影响。(图1)

    1、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拓东城(鄯阐城)

      拓东城址即在今昆明市南部区域,城跨盘龙江而建,分为东、西两城。东城左右各临金汁河与盘龙江,出东城门,过金汁河,便是通向中原的大道,西城紧临盘龙江。公元880年前后,在城东南面的金汁河畔又筑方形小城。拓东城选址在滇池北岸,与西面洱海之滨的都城遥相呼应,以浩渺水域作为城市景观大背景,奠定了昆明古城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格调。城池三而临水,盘龙江南北走势穿城而过,是最重要的河道,在历史上曾多次肆虐沿岸,使防洪成为延读千年的重要课题。

    2、元代的中庆城

      忽必烈平大理国,昆明成为云南的行政、军事、经济中心。至元二十一年改鄯阐为中庆城,又名押赤城。《元史·兀良合台传》记载:“城际滇池,三面皆水,既险且峰。”中庆城城池在鄯阐城西城的基础上,向北扩展至五华山麓,东面城垣内退,偏离盘龙江以防水患,城市防洪是昆明古城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依山就势,沿水筑城,形成北高南低的纵长向不规则形。城市用水除若干河道湖泊,还开凿阐西井、青侯井等供饮用。

    3、明清时期的云南府城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筑云南府城。这是对昆明古城的第四次修建 ,清代沿袭明制称云南府城。民国之后,以府城为中心区域四向发展,即是如今昆明城之前身。城池脱开了中庆城、拓东城的羁绊,整体北移。府城城墙圈定的城区,北靠商山,东临盘龙江,南面及西面被滇池包围。城向北扩展,将水域宽阔的菜海子包容城中,其水系与滇池、护城河相连通,巧妙地解决了城市的防御、漕运、灌溉、饮用、排洪等问题。云南府城的护城河通过数条水系与滇池相通,又可通抵城内的菜海子,兼顾防御与运输之功效。城内物品的水运主要仍依托盘龙江与滇池相连。                                          (图1)

    1)

    水系现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昆明人口急剧增长,有些河道遭遇填埋、掩盖、明渠变暗渠等,进入滇池的污染物也随之增加。这不仅降低了昆明城市水系具有的稳定的水源和灌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纳污、防火、军事防御功能,同时也降低了水系改善城市环境、城市景观、塑造城市形象等功能。

    1、 空间特征方面

      老昆明城区原有水系比较发达,近几十年来,城区原有的运粮河、乌龙河、西坝河、船房河、采莲河破坏严重,有的已成 “断头河”;在滇池的利用上,也曾大举围湖造田。

    2、 景观环境方面

    盘龙江、东白沙河、宝象河穿城而过,其中除盘龙江作为昆明城市的景观大道加以利用外,白沙河、宝象河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生产生活污水给翠湖、莲花池、滇池及入滇河道等造成了污染。滇池来水少,主要靠天然降雨补充水源,湖泊被污染后,治理变得十分困难。

    3、 水系循环方面

      皇河心、水晶宫、绿水河等地表水干涸消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目前翠湖是靠外来给水,湖底已与地下水位相隔一定距离;在填埋变道、城市美化运动过程中,水泥化砌河道、河岸和湖泊边坡会使水体生态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硬化圈”隔断了水系的连续性,造成陆生生态系统与湿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的隔断。水体因此而丧失自净功能,其结果是水质下降,加剧水体出现发绿发臭,甚至病菌和蚊蝇大量滋生等问题,使水体污染加重。水泥化铺路使城市地面吸收雨水和雪水的机会被阻,不下雨时路面极为干燥、尘土飞扬,而遇下雨就满地积水,小雨成灾;这样的地面导致地下水的补给发生障碍,地下水位回升困难,甚至破坏原有地下水系的循环,导致龙潭、泉水的干枯,甚至城市周边山地森林的萎缩和衰退。(图2 图3)

    案例参考

    1、阿姆斯特丹

    (图4)

    (1)因地制宜:阿姆斯特丹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同时濒临大西洋,又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由于阿姆斯特丹地理位置低,沿海地区经常被海水淹没,所以需要排水就借用风力,而后来用风车来做其他事情则是海岸线的加固和围海造田,消除了海患。(图4)

    (2)城市规划:面对剧增的人口和国际贸易的需要,阿姆斯特丹在17 世纪初便制定了一个长期、全面的城市规划。(图5 图6)

      1)以老城区为中心,沿北部的辛厄尔河开拓若3条运河,呈扇形向外扩散,形成多层半环状布局

      2)同时又设计了一系列辐射状平行的运河,将主要运河相互连通,用于水上交通和货物运输   

    3) 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规划在数百年来均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有步骤的实施。17世纪初的城市规划极具前瞻性,它为之后两个世纪里阿姆斯特丹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形成了今天的“北方威尼斯”胜景。

    (图5)  (图6)

    2、 鹿特丹

    (1)交通运输:鹿特丹集疏运系统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组成。政府为减少公路交通运输拥挤和环境污染,增加铁路和内河航运的份额,不仅运输便捷与低成本,且增加了港口系统的集疏运功能。

    (2)集水设计:荷兰的气候夏季多雨,而且常常遇到暴雨。淡水资源非常珍贵,为不使雨水混入下水道成为污水,人们想出了绿屋顶和水广场两种方法。

      1)绿屋顶:“绿屋顶”就是在建筑的屋顶上种植一种名为fat plant的植物,因为这种植物吸水能力超强,可在在暴雨时节吸收雨水。绿屋顶有三个好处,一是吸收雨水,保护屋顶建筑;二是在夏天保持屋内凉爽,起到隔热的效果;三是这种植物可以吸收粉尘,净化空气。

    2)水广场:水广场是城市里一块凹陷的区域,平时是孩子们玩耍嬉闹的地方,下雨时用来收集雨水,变成临时水库。雨水通过水广场汇集到地下的水库,经过处理可以用来冲厕所、建游泳池,等等。

    (图7)  (图8)

    (3) 路面排水性设计:鹿特丹在河流两侧入流量、承担荷载较小的人行步道和滨河路面采取在路基土上面铺设透水垫层、透水表层砖的方法进行渗透铺装,以减少径流量。对于车流量较大的滨河路,在路两侧修建部分小型引水沟渠,对路面上的雨水由中间向两侧分流,使地表径流流入距离最近的集水区。

    参考文献:

    [1]寻求和谐与共生——对昆明古城城市意象之解读[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第六次年会暨温州古城建城1680周年郭璞规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

    [2]略论昆明古城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及其底蕴[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2)

    [3]长江流域:昆明城市空间营造[J].华中建筑,2011,(2)

    [4]“新昆明”规划与建设中若干潜在环境问题及对策[J].云南环境科学,2004,23(2)

    [5]记忆·融合·创新——昆明城市景观格局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31)

    [6]中国古代的城市水系[J].华中建筑,1991,(2)

    [7]空间植入:大事件对城市社会空间演化的影响研究——以昆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2)

    [8]荷兰鹿特丹市创新性面源污染控制措施[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30(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昆明古城风水分析与水系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tc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