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的时候去过一趟苏州,参观了园林和平江路。当时对苏州的印象非常好,尤其是夜晚的平江路,安静又文艺。我现在还记得幽暗灯光下那一家家艺术感十足的小店和青年旅社,可以随时走进去,静坐、小憩、发呆。
大气雅致的拙政园但是几年后再来苏州,这里已经大变样了。园林倒还是那些园林,平江路却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文艺小街了。整条路上都是各种商店,比如卖花茶、猪肉干之类的全国连锁店,还有猫的天空之城主题书店,一条路上开了三四家。树干和小河上投映的黄色和绿色灯光也显得比较土,愣是把江南水乡整成了灯红酒绿的世俗场。
我和小伙伴们还去了同里古镇,这里的商业化程度更加令我震惊。沿河两岸全是吃饭的露天小馆子,搭着简陋的塑料篷顶,里面坐满了吃饭的游客。
再遇苏州,相见不相识我们也选了一处名叫“状元居”的露天饭馆吃午饭。饭菜味道还不错,这倒是抵消了一些心头的失落感。我们座位靠河,可以看到河中来来往往的游船。
Z看着那些游船说:“你说这些游客边坐船边玩手机有啥意思呢?难道坐船的时候不应该好好享受乘船的惬意时光么?还有,你看那个撑船的船夫,他是真的因为热爱撑船才来做这份工作的么?”
“当然不是,”H接到,“还不是为了挣钱。”
“我记得当时在英国剑桥大学玩的时候,撑船的多半是本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因为对那条河和校园的热爱自愿来撑船。”Z又道。
“中国人很缺少情怀的,做什么都是为了钱。只有钱能给中国人带来安全感,带来快乐。”H耸了耸肩。
我觉得,江南小镇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人心态变化的缩影。曾经悠闲惬意的小桥流水人家、精致有趣的园林住宅已经尘封进了记忆里,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商业化街区、粗糙同质的连锁店和饭店。人心没有了诗意,只剩了金钱和欲望。
回来的高铁上,我随手翻阅白岩松的《白说》,他的一些观点挺应景的。他谈到要做点儿无用的事儿,比如法国人会在夏天保证一个月的度假时间,用来度假享受生活、思考人生,所以法国人极富创造力。而中国人则一年到头都在忙着挣钱,太务实了。他写到:
生命不能只看到外在有用的东西,也要学会汲取很多无用的东西,无用为大用。古人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生不能干巴。如果把自己活成了压缩饼干,几天可以,时间长了受得了吗?问问自己能坚持多久?还是需要有另外的滋养。
过于商业化的江南就像失去了灵魂的古建筑躯壳,过于功利务实的人也是行尸走肉般的挣钱机器。这样想着,心里隐隐感到有些失落,但抬头看见身旁青春活泼的小伙伴们,精神又为之一振。凝神细思,写下了几行文艺的短句,也算是做了一件无用却美好的事了:
一壶酒,
两点细雨,
三个小伙伴,
四样江南园林,
五处柳暗又花明。
多想再深夜挤一个被窝看剧!
小酌怡情 我们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