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从,跟随、追随。出嫁,妻从夫也。
株林,夏御叔的封地。夏御叔,陈国司马,陈宣公的孙子,少西之子,封地于株邑。夏姬,郑穆公的女儿,嫁给夏御叔。
南,陈国在郑国之南。
哪里是株林?跟随御叔往南行!不是为了到株林,嫁给御叔往南行!
驾着我的驷马车,在株林野外多快乐。驾着我的驷驹车,到了株林吃早饭。
新婚的快乐跃然纸上,其才可比陈妫的《鸡鸣》。
看到那些充满细菌的解释,真让人吐血啊!
问题之一,公孙娶妻是先到国都,还是先到领地?这毕竟是公主出嫁吧。
问题之二,陈国在郑国的南边,但是株林在新郑的东南方向、在陈都的东北方向。难道古人对地理的方向不太细致吗?只是大概而已吗?
问题之三,如果夏是一个地理位置呢?夏如果是夏地,应该是阳夏,太康之都,即现在在太康县,辕涛涂的封地。可是,太康县和柘城县平齐,不存在南北的差距。
问题之四,如果是商丘往南呢。株林,在商丘的西南方向,在商丘与陈都的中间。柘城县到商丘约50公里,马车一小时20公里,两个半小时就到了。如果是从商丘而南,就是从宋国回来,大夫或国君到宋国外交归来。鉴于诗人对株林的喜好,理解为夏御叔回到、路过自己的领地,这是可以的。在商丘住一宿,天亮了驱车到株林吃早饭,媳妇准备地热气腾腾的早饭,美不美?事情发生在一次重要的、有意义的历史事件之后,是战争,还是会盟呢?
前682年,萧叔大心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师伐之。杀南宫牛于师,杀子游于宋,立桓公。猛获奔卫。南宫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
前633年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十有二月甲戌,鲁公会诸侯,盟于宋。这时,国君陈穆公,大夫是辕涛涂,夏御叔会不会是随从呢?
最早的记载:前656年齐人执陈辕涛涂。辕涛涂(?-前625年),春秋时期陈国大夫,为袁姓始祖、陈胡公满的13世孙(这个记载有误)。
前631年夏,公会王子虎、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盟于翟泉,寻践土之盟,且谋伐郑也。卿不书,罪之也。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
前625年,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以报彭衙之役。卿不书,为穆公故,尊秦也,谓之崇德。)辕涛涂就是这一年去世的。新的司马就是夏御叔。夏御叔会不会成为副手随从辕涛涂呢?辕涛涂和夏御叔都是胡公的弟十二代后裔,有的地方把辕涛涂排在第十三辈,于是乎,怎么也找不到辕涛涂的父亲是谁,辕涛涂是庄伯的孙子,自然就是妫诸的儿子。夏御叔早在前633年已在诸侯的舞台上展露头脚了。这也是为什么郑穆公要把女儿嫁给他的原因。估计夏姬16岁嫁给夏御叔,这一年就是前624年。
株林,又叫株野,是陈国的第一个国都,宣公把它分封给小儿子子夏。在前633年,穆公、涛涂、御叔驾车从商丘回来,由夏御叔领队,路过株野,在株野歇脚、吃早饭。
还有一种可能,从葛国往南,就是现在的宁陵县到柘城县,也是大约五十公里的路程,如果夏御叔的娶妻路线是从新郑往东,在经葛国南下,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一次又是后人的牵强附会吗?夏御叔、夏南(夏徵舒)、夏姬、灵公、孔宁、仪行等等,都倒在后人的乱枪之中。天马行空,人言可畏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