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见了三个朋友。
说不太清楚为什么最近的自己如此热衷交流。可能自己闷了?可能有要分享的东西?可能认同了老师的碰撞理论?可能……没有定论,只适时地发生着。
见铃仔那天傍晚遇见的夕阳和路旁两颗舒服伸展的大树都好美。在等待中,时间慢了又快。更多的时候,我其实是那个聆听者。而至于我为什么常常是个聆听者,还是蛮想去探秘的事情。我听她们的困惑,也随意提提自己的,一些话说给她们听,也说给自己听。假设了很多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情况,开了很多无关痛痒的玩笑,哈哈大笑的时候有点扰民,但那一刻着实顾不上在意别人的感受,开心也是一次不能分心的沉浸式体验。
我被说服了,在一个曾经很固执的观念上。她们的出现也许只是最后一滴穿破石头的水珠,量变积聚终成质变。我固执的点现在看上去过于理性,虽然在逻辑上无可厚非,可生活跟理性完全不在一个话语体系里,所谓的思考有时候反而成了累赘。
所以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固有观念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深思熟虑,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前者像做调研,将所有的功夫前置,然后以验证者的身份去一个个印证结论,后置的工作更接近写论文。后者更像一个在期末考试中想偷懒的考生,管它三七二十一,60分及格万岁,大不了见招拆招。
在我有限的人生里,尚不能得出哪个好,哪个不好的结论。如果人生是仅有一次的旅程,是一次没有先例的探险的话,无疑,往前走是大方向,那么,是不是抱着可以顺利通关的60分也完全够用了?当然,此处省略了一些作为定量的前置条件。
当聊到社会形态、家庭教育、潜意识、依赖、规划、状态等关键词的时候,一方面被大家的阅历和成熟度震撼着,另一方面也在想,摆在大家前面的课题大同小异,结果的差异产生在什么时候呢?选择?心态?思维?智慧?可能兼而有之,也可能远远不止于此。
当生活从简单变复杂,我们是否还有能力化繁为简、拨云见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