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近,关注童年的物质匮乏感的影响。
我刚刚做妈妈的时候,看到孩子的东西就会买,家里有也买,即使用上的机率不多也买。
表面上看起来,我好像是一位好妈妈,很舍得给孩子花钱。其实我是在满足自己,补偿自己物质匮乏的童年,把自己孩子看作了自己的小时候。
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开始理智了。买东西,不再买买买,变成有需要才买,孩子喜欢,自己的经济能力能承受起就买。
那段时间,突然,内心舒服了好多。大概是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真实存在和感受,也看到了自己,暖心。
(二)如何回应孩子提出的要求
回头看,童年物质匮乏,不一定会对孩子留下不好的影响。反而会留下不好的影响是,大人面对自己孩子提出要求时的回应态度。
孩子提要求想买玩具,大人的经济能力有限买不了。可能有些大人会来情绪,说孩子不懂事,家里没钱还买这个那个,说一堆指责孩子的话。结果,留下了一堆愧疚感,自责的感受,让孩子一个人面对。
孩子,他会自责难受,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即使长大了他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还是会对自己很抠,舍不得买好的吃好的,用好点就会觉得不自然,这就是不配得感。
这种不配得感,让人很压抑的。
现在,我孩子提出要求,我会积极回应他。如果这样东西超出了我的经济能力,我会做诚实的妈妈。
告诉孩子,妈妈看到了你的需要,你的需要真的很美好。但是买这件东西超出了妈妈的经济能力,妈妈买不了。或者,我会直接说,妈妈今天用了不少钱,现在我舍不得花钱,今天我不想花钱。
把问题拉回大人身上,不是把问题向外扔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提要求/买东西是错的。
(三)童年物质匮乏,长大了也会物质匮乏吗?
不一定的,我不少朋友童年物质生活一般,需要领贫困补助生活。他们现在长大了,赚钱能力强,生活也过得很好。
小时候,我去他们家玩。他们的父母很平易近人,对自己孩子有耐心,说话不急不慢。即使家徒四壁,但是去他们家玩,依然觉得很温馨。虽然家里不富裕,他们父母可以做到的事情都会支持孩子,积极回应孩子。做不了,他们也会告诉孩子。所以,我朋友从小到大性格特别好,乐观自信,又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现在长大了,也是很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
物质匮乏,是短暂的,可以通过努力改善。但是,精神和心灵匮乏了,真的可能会一辈子都活在匮乏感里。
在孩子面前,我就做一只诚实的父母,简简单单,快快乐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