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进大海的石头,也会在消失的那一刻,泛起一朵白色的浪花。不找工作,不保研考研,大学毕业,明明像是最迷茫的人,但始终觉得心里有一个答案,我要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01
朋友A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编程工作,还和几个朋友试着组建了工作室,成绩一直不错。直到一年后转行做了中学教师,工作待遇与社交领域与之前完全不同。
刚知道这个消息时我有些诧异,问他为什么,他想了想回答说,“没什么,只是觉得和想象中不太一样。”
没有对10年后的预知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选择都是带着仅有的认知和模糊的判断,去尝试最符合自己心意的选项。那个时候,看到的诗和远方让人热泪盈眶,经历之后会让人明白出发的意义。
“记住你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先选择后经历,或是先经历后选择都有它的意义,重要的是要先看清楚自己的内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16795/aab4a56e077f80b0.png)
02
好像,人都有默默崩溃的时刻,有时候累得瘫在床上,闭目时感受着一个人呼吸中的沉重,梦里的自己一直在往下坠,好像跌入一个无底洞,等到反应过来才猛地惊醒。
告诉我这种感觉的,是一个朋友,他最近在准备考研。
虽然放暑假,但是重任在肩。家里没有学习氛围,学校宿舍假期不准留宿,他就在学校旁边租了30平米的小屋子安身。白天顶着高温在学校和数学、英语、政治打成一片,晚上回家清算着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以及距离考研的日子。
每一个数字,都让他感到沉重,想逃避,但却又很清楚,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他清楚地明白自己要什么,怎么得到,于是拼命抵抗着生活中的“熵增”。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16795/992bc10caa656a49.png)
03
有人说:“生命的躯体,时时刻刻都处在崩坏瓦解的过程中。不过我们没有因此而死掉,因为我们也在不断地重建。”打破消极的、陈旧的,建立新的秩序、观念,从而实现新一轮螺旋式上升。
或许是因为还没有准备好奔向远方,才选择加时赛,想着再看看,仔细看看。毕竟一辈子的发展方向,谨慎一些总没有错,也不吃亏。
但有人惆怅,青春的保质期很短,迟迟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就会感到焦虑。当焦虑掩盖了内心的雄心壮志,对于疲惫、失落的敏感度会瞬间提升。
刘可乐曾在《奇葩大会》上分享自己躁郁症的经历:“当你百分之百接受了社会贴在你身上的标签,其实你就失去了自我治愈的能力,你就是那样了。”
但紧接着,她又说:“哪怕在你最脆弱,最绝望的时候,你都不要忘了你自己的内心,仍旧埋藏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也许你自己,才是最棒的心理医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16795/89b46f01880af1da.png)
04
青春的保质期是很短,但正因为短的珍贵,才需要踏实稳固的前期建设和全面的自我解答。要知道,正向反馈与消极反馈同等重要,也同样危险。
只有当你真正关注内心诉求,自己生活中的某些才足以称之为成本,才有衡量的标准。与其在疲惫时焦虑地眺望别人跑了多远,不如先想想如何让自己有动力长久地跑下去,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