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相信很多同学们都会有窝在家里打一整天游戏的“幸福”经历。虽然平时这种“荒废时间”的行为并不可取,但毕竟是过年嘛,这样的“颓废”可以让自己好好休息休息也情有可原。说实话,我自己之前偶尔也会稍微“颓废”一下,打一整天的游戏。但这引起了我的一个好奇:
什么类型的游戏最能让人上瘾?
大家知道,我们的“心流学院”一直在研究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一直试图找到那些即科学又接地气的手段来帮助大家用实操的方式切实提高学习效率、获得高质量的充实感。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
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多了解我们的“敌人”,也就是那些最能使我们成瘾的游戏。当我们分析了它们使我们成瘾的机理之后,才可以有效地应对。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虽然我不是什么资深玩家,更不是游戏方面的业内人士,但我从小到大也玩了不少的游戏。仅从感受出发,我觉得评判一款游戏能否让我们成瘾,除了音效、画质、游戏设备等硬件因素之外,主要还有以下三方面的指标:
01
爽点频率
所谓的“爽点频率”,也就是大脑受到刺激、获得快感的频率。快感的周期越短、频率越高,玩家就越会觉得这个游戏玩起来很“爽”。这就是很多心理学家在分析游戏成瘾时所说的“即时反馈”。
02
不确定性
游戏中包含的不确定因素的多少。虽然张医生曾说,人脑更喜欢确定性,但是这种“确定性”是要用“不确定性”衬托的。换句话说,人脑最喜欢每次从不确定变到确定的这个过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开链接查看:心流故事022:关于大脑认知的那些误区)因此,在这里我就统一用“不确定性”因素的多少来衡量了。但并不是不确定性越大,游戏越好玩儿。不确定性要适中,太少的不确定性会使得游戏缺少挑战而变得无聊,可太大的不确定性又会增加游戏难度,让你获得爽点的成本和门槛都会很高,反而会使得游戏没那么好玩。作家万维钢曾总结过一个公式:
喜欢=熟悉+意外
所谓的“熟悉”就是确定性,而“意外”,则代表不确定性。这里的“不确定性”也可以意味着“难度”,这和“心流”理论的象限图是一个道理。最好玩的游戏可以让你进入“心流状态”,那么一定要尽可能让你最快地进入下图中最右上角的区域:
03
“再玩”指数
这是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很多时候都被我们忽略了。很多游戏之所以能让我们欲罢不能,并长时间地深陷其中,是因为每当我们玩完一局后,会突然之间产生强烈地、想要再玩一局的欲望。一般产生这种欲望的原因可能是“上一局玩爽了,想要延续这种爽感” 、“上局没玩好想要在下一局证明自己”、“上一局发现了一种绝招但没使出来想要在下一局用上,看看效果”等等...这样的欲望会直接促使我们一局接着一局地玩下去,永无止境。
根据以上三个标准,我们就可以大致评价出每一类别游戏的“综合上瘾指数”,也就是整体上这类游戏的“好玩程度”,或者是能让我们上瘾的强度。同时,如果让我把我所有知道的游戏做一个梳理,我会这么分类:
- 牌类游戏
- 即时策略类游戏
- 动作类游戏
- 解密类游戏
- 回合类游戏
- 成长类游戏
下周五,我会剔除游戏画质、游戏设备等次要因素,仅仅从游戏机制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这些种类的游戏能让我们上瘾的程度。我将从“爽点频率”、“不确定性”和“再玩指数”这三个指标出发,得出一个“综合指数”,从低到高地给不同品类的游戏“打分”(五分满),做出一份“龙虎榜”。
下周五,大家敬请期待。
欢迎大家积极踊跃投稿(不限题材、不限字数、不限形式,甚至可以是音频或者视频),分享自己的心流故事,和心流造物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交流!
我们会认真拜读你的大作,而且稿件一经采纳,我们就会回馈你心流贝10枚!(Prime会员20枚心流贝哦~)心流贝不是目的,记录我们的心流,让我们的成就感和充实感伴随一生,才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