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千古文人侠客梦》(六)

《千古文人侠客梦》(六)

作者: e666f45b6d39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22:59 被阅读3次

    武侠小说中的武术,另一个特点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展开想象。

    在近代武侠小说家里,除了平江不肖生等个别作家,大多数都不会武功,他们的写作来源就是书本知识和想象。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作家们都会把这种想象和中国文化联系在一起,这在金庸的小说表现得尤其鲜明,他能够纯熟地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构筑武侠世界。比如,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出自《周易》的卦辞,逍遥派的武功来源于《庄子》的意象。在金庸笔下,武术高低之分在于对武学境界的领悟,而这种领悟力依赖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金庸写的虽然是武,但实际上更注重的是武中的“艺”和武中的“文”,所以,金庸的小说被视作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一条捷径。

    佛教和道教文化对武侠小说的影响尤其深厚,在武侠小说的通常设定里,少林武当是天下武林正宗,少林方丈和武当掌门是武术和精神的双重领袖;而佛家道家思想更是渗透进了小说深处,成为化解恩怨、寄托人物命运的精神支柱。

    中国读者对于这样的武术遐想,自然有很高的文化认同:比如内功这样的武术系统,比如“无招胜有招”这样的武学修养,比如宝剑这样的代表性器物,比如扫地僧这样的传奇人物,我们都能理解和接受,而且陶醉于其中。这样玄妙夸张的描写,也远远比真实搏斗场面更吸引人。但合上书页,我们还是要明白,小说里的功夫,是对中国文化的艺术图解,和真实的搏击关系不大,没必要代入现实世界。

    比如说,现代搏击运动基于生理科学,像“拳怕少壮”的年龄差,像重量级别和技术训练水平差异,都是难以跨越的障碍。在拳击里,轻量级不能挑战重量级;拳王阿里没法和比他年轻24岁的泰森对阵;中国拳击名将邹市明赢得金腰带,是通过和其他拳手一样的技术,并不靠十三太保横练的金钟罩,这些都是常识。像武侠小说中那种老年人的内功和武力值最高、隐世高手一出山就拿到世界搏击大赛冠军的场面,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古文人侠客梦》(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if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