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是个人对书籍内容的总结分享。书籍作者是吉田穂波。
这本书籍是关于一位已经怀孕且有两个小孩的母亲带着她的家人一起到哈佛大学留学的经历。尽管从标题上看,是与「时间」主题相关的,但其实更多偏向于分享一位母亲在需要同时兼顾家庭、学业上时面对的困难以及采取的方式。
这里面提到了「时间密度」的概念,这是我此前从未留意到的概念。作者认为「时间密度」包括两个方面:精确和价值。这分别说明了,一分钟的时间是否能被你精心利用以及所完成事情的价值多少。价值这东西,当然是依照个人日常生活的需求来设定标准。而作者的每分每秒的时间价值都体现在学业与家庭事务之间的平衡。
作者在里面提及很多在面对困难时采取的方法和观念。除了「时间密度」,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借他人之力」、「直接行动」和「寻找能做一半的事情」。
「借他人之力」
从我们旧有的思维模式来看,向别人寻求帮助是一种「添别人麻烦」的行为,同时,我们也会碍于面子,不愿意向别人寻求帮助。但其实这种想法会导致我们不擅于利用周边「资源」。我们身边周围,无论是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等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挖掘的资源,在时间管理上更是如此。
作者在面临家里事务没有足够时间处理的问题时,快要束手无策的时候,听了她妈妈一句话,「懂得向别人寻求帮助」,找了一位家政服务员到家里帮忙打扫。这可想而知,在时间安排上,自己能够获得更多主动权
「向别人寻求帮助」的方法的受益者也不仅仅是获得者,也是给予者。在给予他人帮助的时候,给予者收获到的是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并且在完成他人请求的帮助后,他获得的也是「为人的好口碑」。以小积累到大的过程中,他在社交圈的口碑会越来越好,同时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在求助中获得的利益是双方的。所以不必觉得怕给别人添麻烦,在合适要求的范围内,反而会给别人带来好处。
不过「向别人寻求帮助」也是一门学问。学会运用「赞美文化」待人,强调双方「共同利益」,向对方「展现信任」也是作者强调的待人处事方式。
「直接行动」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行事前需要有详细的计划和准备。此话不假,但是如果我们把过多的重点放在计划上,会不会是一种主次颠倒,就像是小学放假前写下的暑假计划和每日学习规划一样,并没有一点一点去实施。
作者去哈佛留学就是一次没有任何详细计划的决定,这仅仅源于她内心的「想要去完成」的渴望而已。或许有人质疑,这分明是冲动嘛~其实这里更多想强调,没有「详细的计划」。
作者提出一个说法,只有在行动之后,思路才会被打开而且逐渐变得清晰。碰到的问题不会在行动前出现,其实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道理,因此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制定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也不如在行动上采取果断和踏实的态度。
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一句话,「正是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意思是愈是面对困难,愈是能够想办法解决,这在计划中是无法预测的,而我们如果因为对未知遭遇的恐惧而对自己的行动犹豫不决,就有点可惜。
尽管作者在哈佛留学时遭遇很多困境,但她对自己的决定却没有感到后悔,并且一步一步解决。当家庭经济难以支撑时,她和丈夫想办法到一家有儿童福利的医疗机构求职并成功;当孩子的生活难以得到周全的料理时,作者想办法与家政服务人员沟通、寻求帮助…所以「方法总比问题多」的道理也不假。做个敢说敢做的行动派吧!
「寻找能做一半的事情」
「做事有始有终」是很多完成事项时给自己下的标准。但是作者却认为,在完成任务时,不一定要在一天内完成。比如完成一个论文时,不需要决心在一天内完成一篇几千字的论文,相反,我们可以将撰写论文的过程分成几个部分来一步一步完成。若是要求自己在一天内完成几项高强度的任务,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变得压迫紧张、不灵活。
所以在待办事项中,寻找在一天中能够做一半的事会让24小时时间更加容易调配。
最后,作者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在哈佛大学毕业。时间管理,到底还是要看“个人体质”,但通过参考别人的管理方法,明白自己在面临时间匮乏的问题时能够采取的行动有哪些。
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