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一个相当暴戾、完全家长制的父亲,我所经受的所谓家庭教育,太多心理精神,毫无人格尊严的打击讽刺谩骂,更不必说,一次次身体上的棍棒、桌椅、皮带、皮鞋等,劈头盖脸、暴风骤雨般拳打脚踢,我与父亲的战争,从小学中学至今,内心深处,几欲断绝父子关系,其惨痛难以任何语言叙说。我知道,父亲其实非常疼爱我这个最小的儿子,但过于武断简单粗暴,极端,甚至反面。这种极端,与其说爱,不如是害。太多负面结果就是,年纪轻轻,过于自卑或自负,极端叛逆。走向社会,在人面前始终没有精神,抬不起头。而更可悲的是,这个对我从来没有,哪怕一次笑容的父亲,根本不自知,实为无明之人,根本无法沟通,且常常以父亲威名,权利无边,指责他人可以,但不可对他说半个不字,依然“棍棒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最好的教育是批评”,以为孩子是父母私有品,思想性格极其狭隘。也就是经历惨痛,从父亲这个反面教材上,一天天格外关注思考家庭教育,自觉不自觉阅读不少心理学教育学书籍,不是哲学家,却每天日记哲学形而思考,自我反思教育。如今自己也当了父亲,不再走父亲老路,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父亲,就是一个极其严肃与光荣的课题。
小女1岁8个月,我们购买近3000册各类绘本,夫妻二人轮流每晚睡前陪伴读书,至今依然,且少了2本,小女根本不答应。也不必说,只要在家,我都是一卷好书在手,潜心哲学思考教育深思,或投稿写作;孩子阅读绘本,妻子热心美食专著,一家人朗朗读书,其乐融融。家长进课堂,我第一位上台,还是家长委员会长。也不必说,只要孩子郊游、游泳、跳舞,亲子运动会等,我都是全程陪伴,时间最多的父亲。为此,牺牲大量个人时间与个人兴趣爱好,有时,也很烦,但值得,只能自我克服。无非希望与孩子打成一片,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基础,身教重于言教,人格心理的健康实在太重要。长期性格叛逆起伏波动的原生态家庭悲剧,真切希望不再发生在孩子身上。我们家矩:不大声说话,有事好说好商量,孩子自己拿主意,力争独立自由民主,父母做不到的,坚决不要求孩子,不能无故乱发脾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承担责任。不盲目攀比,注重美食和优良的精神资源培育熏陶等。例如孩子磨蹭不按时起床,我们反复强调每天早晨起床:首先方便、喝水、洗脸、刷牙、换衣服,吃饭,检查书包准备上学,如果耽误时间迟到或根本无法上学,自己承担责任。实际提醒说得太多而效果不大,后来反思,真抓实干,一次必要惩罚不可少,结果,磨蹭大为改观。每晚作业后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上课课本,看完的绘本图书,从哪里拿的,再放回原处。家中必须整洁干净,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好习惯。与此同时,我连续购买黄玉峰《我只想站得更直一些》等教育专著,关注微信教育家等诸多教育公众号,以期多多充电自我提高,同时,7年来,带队新浪扬帆计划山东志愿者团队,组织农村偏远学校“大型阅读会”、“童梦行动”等多场公益活动,当仁不让,连续3年扬帆计划优秀志愿者,2017年2月,我们家,有幸评为淄博市第一届“文明家庭”称号,树立了良好的正面形象——读书爱好,热心公益,俨然个人品牌。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规则和纪律。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浙江瑞安市蔡笑晚说:“把父亲角色当事业来经营”,实在精辟之言。
蔡笑晚的成功证明了一点: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真正的父教,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成为好父亲,从做好一些小事做起:
1, 做个善解人意的父亲。
2, 做好好玩的父亲。
3, 做个学习型的父亲。
4, 做个蹲下来的父亲。至少教会孩子下一种棋。
5,与孩子一起“异想天开”。
6,带孩子一起锻炼身体。
7,和孩子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
8, 带孩子长途旅行,开阔视野。
9, 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10, 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奇妙的艺术世界。
11, 带孩子去参观著名大学。
12, 带孩子一起去献爱心。
13, 带孩子商讨他的月度零花钱数目。
14, 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
15, 带孩子做客,教孩子礼仪。
16, 和孩子谈理想。
17, 与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18, 答应孩子的一定兑现承诺。
19, ]和孩子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