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想兔日记》日更第243天
媳妇问我,你最近怎么天天发朋友圈啊?
我说,你指的是什么?
她说,就是那些溢价率啊,复盘什么的。
我说,哦,我故意的。
媳妇说,你这不废话吗,我当然知道你是故意的。
我说,你听我解释,但解释之前,我先给你讲个故事。
你还记得一月底的时候,就是我提前超额完成1月赚钱目标的那天,
我往朋友圈发了个记账收入截图的那次。
有几个类型的朋友,反应各不相同。
一种是默默点赞,其中甚至还有一位目前在学术圈辛勤耕耘的老师。
我是这么理解的,虽然我看起来确实是有点“不务正业”,放弃了做学术,而是一门心思琢磨怎么去赚钱,
但咱一不违法,二不违规,也从不涉及什么黑灰地带。
老师认可点赞,也证明咱的路走的还算正。
第二种人就有意思了,不点赞,也不会和我私聊,
而只是在朋友圈下面回复:怎么做的,说一说。
或许人家一贯的话语口吻就是如此,但我总觉得有点不舒服。
但又不能装没看见,就回了一句:LOF和QDII基金。
人家呢,又说了一句:太应付了。
我无语。
我怎么理解第二种人呢,一句话:白嫖的理直气壮,甚至理所应当。
换个位置,我觉得自己肯定干不出这事。
如果人家有自己的方法,也赚到了钱,咱要想了解学习的话,
是不是要表示下诚意呢?
平时没什么交往,又没有亲戚同学之类的亲近关系,凭什么就要求人家教给我?
咱得有自知之明不是?
当然,这种不喜欢的,不理就是了,也没必要继续争。
第三种反应是我一个同学。
他私聊我说,这图不会是你PS的吗?
我说,大哥,我吃饱了撑的记假账骗自己啊。
他说,这是记账的啊,那倒不会,没人那么蠢。
我说,那不就得了。你仔细看看,都是一天天详细记下来的。
他说,那你可赚得不少,有本事。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找时间给我辅导辅导,我也买点基金什么的。
我说,没问题。
媳妇问,故事讲完了?
我说,讲完了。
她说,这和你发朋友圈有什么关系?
我说,当然有啊。
无论是记账,还是发圈,其实都是一种记录。
毕竟人太容易忘事了,特别是到了中年,记忆力明显下降,
原来我从不用工具,现在呢,备忘录、清单压根离不开。
所以把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就很有必要了。
另一个原因是,展示一下自己的状态。
其实总会有些朋友是属于那种很关心,但平时不怎么聊天的,
不是无话可说,而是知道对方都有各自的生活,
如果没什么重要的事,也没必要随意打扰。
这时候,经常更新的朋友圈,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这事有后续吗?还真有一个意外的效果。
前一段联系的一位同学,他手里正好有张港卡,
和他普及了一些基金套利、港新的东西,也想让他帮忙开户。
但是吧,他应该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过相关的东西,态度很谨慎。
可这次发了朋友圈之后,他主动来联系我,又聊了半个多小时。
最后他说,要不你什么时候帮我开户吧。
我说,哥们我现在都被居家隔离出不了门,等等吧。或者我发链接给你,你自己搞。
他说,那就等等吧,我不懂这个。
我说,不急,上半年肯定帮你办了。
他说,我平时上班没工夫管,怎么办。
我说,按照咱俩上次聊的呗,合伙制。你要是没本金,我来出钱我来管理,你拿每年收益的25%,等于躺赚;你要是有本金,我替你管理,每年收益55开。
你也别嫌我拿的多,真是个体力活。每次港新抢额度,都是头晕眼花手抽筋。
更别提那么多数据了,根本不能出错。
这事我跟媳妇说了,
媳妇问他的态度怎么会这么大变化呢?
我说,很好理解啊,因为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如果我折腾了一个月,就赚几万块钱,
人家觉得无所谓啊,毕竟一个月工资也不会差多少。
但如果你一个月赚了几十万,或者说每天能赚个五位数,
那就不是一个月工资能比得上了吧。
这同学前后态度的转变,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
人家是高校教师,真不缺每个月几千上万块的收入,
而且青教的境况,我也清楚,
论文、项目、教课的事多如牛毛,也压根没时间来搞这些副业。
没关系啊。
想赚钱,咱俩合伙。流程我都跑通了,你跟着画葫芦就行。
没时间,也没关系啊,我可以帮你,咱俩合伙就行。
各取所需,一举两得,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