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焦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很多人都沉迷于研究知识管理的工具妙用。
琢磨怎么让自己的笔记看起来更大气美观,分类标签更醒目,探求更高阶的搜索,外链技巧,以让自己的所有知识都串联起来,便于高效提取使用。
可惜,这已然是本末倒置了。
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首先思考当前的流程和框架有没有问题,而不是立即去更换工具。
因为我们使用工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输出作品,反馈行动。
写笔记不是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以我为主,增援未来,是为了让知识在未来为我所用,随时提取。
记录了笔记,不去回顾,不去行动,仍是纸上谈兵,算不上有效的学习,更谈不上对人生精进有帮助。
01
以我为主,随时记录。
我们很多人总是纠结,每天学习的东西太多太杂了,要记录的东西太多了,哪有那么多时间啊?其实根本痛点是应该记什么。
请记住,笔记的唯一阅读者是我们自己,那就记录对我们有用的吧!你说什么是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呢?
从兴趣和专业出发,你对什么怀有极大的热忱,能自驱的去做,乐此不疲。这也是保证随时记录,坚持记录的唯一动力。
02
留出时间,回顾整理。
岁月是最大的小偷。
只把知识散乱堆放在数字仓库里,却不去经常回顾整理,那它就不是你的知识,甚至是你的精神负担。
哎呀,我记了那么多笔记,到头来怎么就找不到那句金句呢;
哎呀,我也把笔记按照标签分类好了,为什么到用的时候我想不起来了呢;
哎呀,我记录那么多名人金句,为什么用的时候怎么总是被警示抄袭呢?
我们增加了知识的数量,但没有定期整理回顾,没有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就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库。
03
输出知识,反馈行动。
当我们的知识库,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肌肉记忆,我们能够把各个知识点有效串联在一起,即使当下记不住细节,我们用到的时候,随时能查询调取,那这样的知识就满足了输出的条件。
输出知识,可以是自媒体写作,可以是公众面前的自我表达,可以是工作中的团队协助,可以是家庭的点滴付出,可以是自我心路历程的记录和反思。
总之,输出知识,是为了影响我们的行动,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现实世界。
写一篇公众号文章,我们输出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我们有自己的观点立场,我们期待和自己同频的人建立连接,给我们反馈建议,给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因为我们输出的不是文章,而是我们自己的行为,和你一起精进。
写到最后
写笔记的开始,是坚持不懈的记录;重要的过程,是回顾整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印象;最终的目的,是影响行动,改变自己的现实世界。
笔记是我们的知识资产,不经常用,不仅会积累心理负担,长期来看,更是人生的巨大负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