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拆书】一年突破语言关:学好外语的十要十不要

【拆书】一年突破语言关:学好外语的十要十不要

作者: 数亩荒园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10:28 被阅读0次

    原书:德语学习方略及操练
    作者: 王京平教授
    版次:2005-7初版

    提高学习效果的十要:

    • 要天天朗读,至少20分钟,不仅为了改善发音,还为提高听力和语感(这也是从不同教授那里听到最高频的建议,一定要读。读不好没关系,大声地读,夸张的读。李阳疯狂英语最火的时候,不可取的东西很多,但是强调读是没问题的)
    • 要天天写日记,从最简单的句子开始写,如果没有时间,至少每周写一次
    • 要天天听录音,中级水平的学习者要天天坚持听德语广播
    • 要训练用德语思维,可避免语言差异带来的表达性错误(对照德文原著和中文译文有时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中文和德文思维方式的差异跃然纸上)
    • 要建立词汇和语句卡片,把常用的词汇和语句写在上边,随时背(没有语法,你能够说的话非常少;没有词汇,你一句话都不能说)
    • 要找学习伙伴,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练习对话、共同复述课文、小段听写)
    • 要对错误的类型进行分析,以确定自己的薄弱点
    • 要定期整理笔记,例如:动词的时态,人称代词;总结学习内容,检查自己的不足,记录译文之处
    • 重视老师批改的作业,搞懂错误及其原因
    • 逐渐扩大阅读量,除了教材外还要有其他读物,例如故事、报刊。学习者如果能够树立技能学习的理念,在练字上下功夫,一定能收获丰硕的学习成果。
      “十不要”
    • 不要用中文给德语词汇注音。中文和德文发音的部位和方法不同,中文注音会养成不良的发音习惯(最开始对语言不熟悉的时候,可以用中文或者英文助记,但也仅仅是助记,而不是注音。用中文英文来提醒自己正宗的德文发音,而不是直接用中文去发音。英文助记效果比中文好,很多音更接近)
    • 不要只默读,而不朗读,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训练不了自己的耳朵;不出声,口腔不灵活,掌握不准德语的发音要领
    • 不要单纯地背语法规则,而忽视使用它,练习不到位,使用时必然错误百出或者结结巴巴(不熟就是不会)
    • 读课文时,不要只对语法和词汇感兴趣,否则将本末倒置。语法词汇仅仅是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石,如果只注意他们,就会忽视课文的功能(比如我们从小学就学的语文,是在教我们说中国话吗?显然不是,中国人不学语文也能说中国话。外国人学中文也能说中国话,但是我们说的中国话和他们就不一样。语文学的是中国文化,一个中国人区别于外国人的涵素养与底蕴。再比如风靡中国多年的神级教材新概念,新概念威力很大,但是很多人拿他来学词汇和语法,学句型和背课文,这样教材的威力就大打折扣,自然也发挥不了广告宣传的神奇)
    • 不要先想好中文,在用德语表达,其结果会导致中文句法的德语(省去中间中文作为转换的环节,直接建立表达和德语的联系。用中文做表达的中转站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很典型的中式英语问题。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表达方法不一样,很多时候都不能直译,而要意译。比如英文里说I love you,德文说Ich liebe dich,老外可以这么直白,东方民族一定不会这样。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就没有男女之爱的爱字,孔子的爱也是爱父母,爱子弟,爱天下。川端康成说日本人绝对不会对姑娘说I love you,日本人会说“今夜的月色真美”。这个段子绝了,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说透了)
    • 不要听到一个词,立即写出来,试图通过读来理解。写下来再理解,就是用眼睛代替耳朵,很难提高听力(比如看英文字母看美剧,听力也很难提高。婴儿学步,不把学步车扔了,他永远也学不会)
    • 不要看到生词立即查字典,先从上下文或构成此法分析这个词可能有的意思,实在想不出再查词典(很多老师也特别强调这一点,尤其是你读外文原著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很多生词,老查字典会大大影响你的阅读速速和阅读体验。读外文原著,可以生词攒着查,不影响阅读的词汇不查。比如这是一个补充描写的从句,或者你知道这个词大概是某种植物、某种动物、某种颜色、某种设备,这就行了,没必要一定查字典。必须查的生词,也是先猜后查;三查一,就是只查三分之一,基本能带通语段就行。读书好比筛面粉,先用大孔目的,初筛一遍,先大体读完;第二遍再用细目,处理部分遗留词汇;第三遍再用最细目的,边边角角的、非常有语言特色的东西都处理到)
    • 不要只查有中文注释的字典,要练习查单语字典,至少查带德语注释的字典,以便更准确地掌握词义(中文的表达涵义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有些词用中文来解释就是说不明白)
    • 不要告别学过的教材,温故知新,学新温故,二者互相促进。不要以为知道了,就会了,知道语法规则和会用它相差还远着呢。

    拆书:

    1. 中文没有词形变化,是孤立语;德语词形变化异常活跃,是屈折语。汉语有字词之分,最小的句子单元是字,很多字就能独立构词,而且词义非常丰富。比如人,人就是一个词,人还可以构词:好人,人性,大好人。汉语构词没有明显的标志和规则,区分词性主要看他在句子中的位置。这就比如一个人的身份,父亲、儿子、丈夫、女婿,他在家庭里的角色是非常多样的。至于他是父亲还是儿子,要看和谁在一起。德语没有字的概念,最小的句子单元就是词,而且德语是以词形变换为特色的分析性语言。观察词的变格、变位,你就知道他的词性和语法属性,是名词还是动词,是主语还是宾语,你都可以通过词形来分析,就像做数学题一样。
    2. 汉语根据词的位置来分析他的含义,德语根据词形变化来分析他的含义。
    3. 相对于中文和英文,德语的句法十分严谨,没有多少灵活的发挥空间,不折不扣地按照语法规则去组织句子就行(总的来说,语言越发展,语法就越灵活,怎么说都对。比如汉语,汉语的语法是很宽松的,这是语言发展的结果。英语的表达也越来越呈现汉语这种怎么说都对的趋势,古英语、中古英语的语法可比当代英语严苛的多)
    4. 学语法是为了说正确地句子,学语用规则是为了说得体的句子
    5. 区分两种性质的学习:知识型学习和技能型学习。知识型学习是要掌握它的知识体系,立足于知;技能型学习要能运用某一知识,完成具体的任务,更强调会。会与不会,会多会少,这是技能检验的范畴。
    6. 技能是效率的质量。我会英语,但是说的磕磕巴巴,错误百出,这样的英语质量很差,也就是不会。技能就比如骑车游泳,十年不骑车,给你自行车下意识就会骑。专业骑手下棋不需要多少创新,他只要按照脑海中打过的谱子走就行。你是绞尽脑汁推演下面几步,他是从脑海中几万局棋中匹配下面几步,所以他下得很熟练,很轻松。训练技能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运用它的规律,使其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不必经历分析思考的过程就能迅速做出的习惯性行为。
    7. 外语不同于很多专业,不只是知识型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学习。知识型学习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我们学外语是为了研究语法规则的成因,演变源流吗?不是的,或者大部分人不是的,我们学外语是要运用规则去说话,而不是研究规则。明确这一点,学外语就只有多练一条路。要不然记了几大本笔记,啃了很多语法书,语法规则头头是道,还是开口说不了几句话。语言的学习包括认知和练习,不是说认知不重要,不懂语法就练习也是瞎练,蛮干,但是重心放在练习上是没问题的。不要满足于学了多少教材,听了多少课,记了多少笔记,自己不练都是假把式,至少拿出60%的时间来消化吸收,来模仿训练。如果你拿来训练的时间只有20%,能学好一门语言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8. 检验的与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你能否运用德语去满足德语环境对你的要求
    9. 学外语的目的是什么?大部分的目的还是要把外语作为交流工具。既然学外语是为了交流,那么学习者就要以会说、会用为目标,而不要刻意追求语法的完美无缺。学而不用或者不会用,等于没学。与其这样,一口吃成胖子,倒不如踏踏实实学一些常用的语法和句型,争取学一点,用一点。这种蚕食或者学以致用的策略,很有利于建立成就感和培养兴趣
    10. 学不好真的别怪教材。与其怪教材,不如考虑利用好教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11. 目的性是学有成效的前提(这也是很多人自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学完一个单元要总结,学完一本教材要总结,看看自己学到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在下个阶段克服这些问题。能够以主动精神控制教材,而不是任由教材摆布,这才是学习的强者,聪明地学习者
    12. 一门成熟的语言包括三十万到五十万个词汇。这么多词汇,母语者都未必能掌握(学汉语,你可以说没有你不认识的字;学德语,没有人敢说有没生词。生词和不认识的词是两回事,不认识就是不认识,生词则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来猜,基本也能猜个大概)
    13. 词汇分为主动词汇和被动词汇。主动词汇是需要听懂读懂,还能用来表达的;被动词汇是能听懂甚至能看懂就够了,不一定会写、会用。有限的精力要放在主动词汇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一年突破语言关:学好外语的十要十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pj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