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作者: 子棋 | 来源:发表于2020-07-09 22:50 被阅读0次
    魔法瓶

    今晚听鲜老师的讲座,深感酣畅淋漓。感动又震撼。鲜老师全程没有一句煽情,我却几度落泪,被鲜老师的真实所震动。再次感受到真实所拥有的力量,不是说吗,当一个人极度坦诚,他就可以无坚不摧。

    讲座中鲜老师提到了两个人,蒙台梭利和胡萍老师,她用了同样的话来赞誉她们,她说:她是上帝送给世界的一个礼物。

    是,我想说,鲜老师,她也是上帝送给世界的礼物。再一想,谁不是上帝送给世界的礼物呢?在上帝眼里,我们都是礼物,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忘记了,但上帝知道,因为,上帝的眼光是不一样的。有多少人敢于直面真实的自己,敢于做一个“无用”的人?有多少人会相信,即使你“无用”,上帝依然深爱着你?

    如同艺术,如同科学,它们的终极浪漫就是“无用”。

    为什么艺术意味着会有创造,意味着会有不同?因为艺术一直在解决问题,但艺术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素养是在无竞争无对比无压力的情况下养成的,素养是源于不功利。这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却不明白。安全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只有当一个孩子(或者人)感觉到安全的时候,他才有余力去发展自身,否则,他的注意力全部都停留在不安全的环境上,他会警惕,会对抗,或者顺从,他的力量、时间和精力是无法放在成长上的(这里几乎包含一切成长)那什么是不安全的环境?我认为,简言之,就是一切让我们不放松的环境。比如吃不饱穿不暖的恶劣生存环境,比如被言语暴力肢体暴力对待的环境,比如让你产生竞争感的环境。

    凡是和生命有关的东西,一快就有毒。比如肿瘤。那什么是慢的?孩子是一天一天长大的,种子是一点点发芽的,花朵是一瓣一瓣地盛开,果实也是在时间里慢慢成熟的。所以,为什么要那么快?真的,保证身心健康就够了,还是那句话,请记得,上帝的眼光是不一样的。

    关于对孩子的认同,对孩子情感的认同和联结。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渴望被懂得,渴望被理解。每一对父母亲都希望能够和孩子产生联结。那联结上了吗?如果没有,反思过吗?学习过吗?读过书吗?知道什么是共情,什么是同理,什么是界限吗?如果不知道,去吧,去学习。

    美育更看重对孩子整个成长的的影响,塑造全面完整的人是美育的终极追求,为什用美术落地?因为美术,是自由的,是活的,是灵动的。同样,为什么要有仿生设计的课程,因为要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不亲‎自参与‎是体会‎不到知‎识背后‎的道理和如‎何运用‎的。

    关于儿童哲学的部分,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死亡?就今晚,我女儿跟我说,妈妈我真的很害怕死,我不知道死是什么,是不是就是一片黑暗?我不想死,你是不是会比我先死?我也不想让你死。我抱住她,说:嗯,豆子害怕死,因为豆子不了解死是什么。是的,每个人都会死,死只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死也不是一片黑暗,一个人死了以后,只是换了另一种生命方式存在,也许是光,也许是天上的星星,也许是风,总之很光明,很温暖,很轻。就像我的外婆,虽然她死了,但我一直在想念她,也一直在爱她,她依然给了我无数的力量和陪伴,只要我想念她时,我知道,她都知道。

    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依照你说的去做,但所有的孩子都会依照你做的去做。所以,我们没有说太多,我们感受,他们也感受,我们想象,他们想象,我们创作,他们也创作。就如同孩子会在过家家时把你和伴侣吵架的样子编进游戏里一样,那是我们洒下的种子,种在了他们生命版图上的东西。

    比如那个孩子说:因为天黑了,你们所有人都看不见我的家人了。(他用色彩把他画好的一家人全部盖起来了)

    另外一个孩子说的大概是:妈妈总觉得我像爸爸一样小气,我要让我的身体里全是大自然,这样我就可以像大自然一样辽阔?(他在画里把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画成了大自然,有山川还有,有树木丛林)

    又或者孩子说,雪下的太大了(她的画全部被涂成了白色),风把颜色都吹走了。

    他们的画和他们的话,都太美了,每一幅,每一句,简单,纯真,打动人心。

    那我们,能不能在他们心里种点美好的,比如,种一颗美好的种子?我们不能很快看到这颗种子飞速长大,但我们会看到他们一点点生根发芽。终有一日,他们会,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rzyctx.html